化工节能减排如何再发力

   2012-03-12 中国化工报徐岩 孔凡涛

83

                  温家宝总理在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坦言,2011年,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

 
  具体而言,在节能减排的6项指标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及氨氮减排量均达到既定目标,而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氮氧化物排放强度均不达标。这意味着,在“十二五”的余下4年中,我国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的任务更加艰巨。而对于既是用能大户、又是排污大户的化工行业而言,形势也许更加严峻。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节能减排再一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并且有了新的内容。
  
  
  技术节能—— 进一步深入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来实现降耗减污,是一直以来化工行业在节能减排领域采取的重要举措。会上,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化工生产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污染物的处理力度,仍是节能减排不可或缺的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兴田指出,技术节能是实现行业节能减排最主要的手段,应该着重开发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共性技术。他介绍,在石油化工领域,新型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反应温度、提高转化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新型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开发利用,可以优化石油催化裂化、合成己内酰胺和二甲苯、甲醇制烯烃等多项工艺,从而实现炼油、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的节能减排。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袁希钢则对记者表示,化工行业用于分离的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要加强在这方面的节能减排工作。应该优化精馏等化工分离共性技术工艺,通过提高单设备的效率以及设计的预测能力,有效提高分离效率。而且,通过传统的流程优化和新的能量利用方式,也可以实现系统节能。此外,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也是化工行业重要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低品位的热量回收。“低温余热的利用是一个大的课题,但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则认为,生物炼制替代化石炼制实现化工产品的绿色制造,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生物炼制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可再生且来源广泛,排放污染物相对较少,很值得我们关注,但是在这方面有很多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此外,与其他行业结合,推进技术节能也是化工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就表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升化工行业的生产水平。


  “现在很多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新能源上,但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化石能源仍占绝对优势,我们不能只把精力放在新能源上,而忽视传统能源的节能问题。目前我国对传统的化工、冶金等能耗比较大的行业的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关注度还不够,科研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袁希钢对记者说。
  
  
  结构节能—— 新的着眼点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杨宏伟曾指出,节能有三个方面: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与“十一五”期间技术节能发挥显著作用相比,“十二五”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突出结构节能。对此,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当前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节能减排指标要求是比较高的,完成指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是,行业和企业还是有潜力的,要挖掘这些潜力,关键是结构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戎光道认为,近几年石化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比较大,但即便如此,行业经济总量增加仍比较快,几乎达15%以上,很大一部分传统的化工产品的产能和产量还在增长,淘汰落后的程度肯定没有经济总量增长的多。“尽管节能环保技术在不断应用,但落后产能的总量还是太大了。”戎光道说,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今年GDP增速是降下来的,也是这个目的,就是给结构调整一个适宜的空间,从而能够促进节能减排。


  具体到企业,戎光道表示,石化企业除坚持技术改造和创新外,还应该在产品结构调整上下功夫。“目前除成品油外,其它石化产品在市场上都是完全放开的。企业如果坚持生产节能减排成本高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就不高;从企业角度而言,如果总守着这些旧的东西,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在未来的市场上是没办法生存的。”
  
  
  管理节能—— 走循环之路
  
  
  在节能的管理方面,全国政协委员舒兴田认为,通过产业优化组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粗放产业的规模,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告诉记者,作为重化工业的大省,循环经济在山西大有前途。据了解,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工业领域的第一个重大标杆项目——潞安集团长治180万吨/年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已经全面启动,项目整体展示了“一废三气并用,焦化油化并举”的发展主题,体现了资源一体化、原料多元化、产品高端化“三化”集成的技术创新和低碳循环路线。


  全国人大代表冯怡生曾经是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的负责人。在他看来,一个依托多种产业聚集的综合型化工企业,只有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的路子才行得通。据了解,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合一”,产业布局复杂,但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打造循环经济。作为国家首批环境友好企业、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该公司以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等为基础,形成了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
  
  
  能源消费—— 科学地调整
  
  
  去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两个未完成的节能减排指标。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无疑是一石二鸟的举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对记者说,去年全国政协在能源资源方面的提案有70多件,说明委员们高度关注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过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过低,建议国家对能源结构加强全局设计,把能源总量控制作为约束性指标下到各地,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不过今年的两会上,如何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哪些可再生能源,代表委员们有了更加审慎的意见。


  邢新会对记者说,从节能的角度来说,应该站在从原料制备到最后产品废弃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来考虑各种能源的转化效果。“光考虑太阳能可以变成电,但光伏产业中多晶硅的制造耗能巨大,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因此需要系统、冷静、科学地分析从获取原料,到核心装备制造,再到二三十年用完废弃后带来的影响等全方位的能源消耗,全周期地评估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相关产业的能源转化效率。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更多的注意其中某一个点的研究。”袁希钢也认为,应该把能量核算和碳足迹核算应用在生物燃料的全生命周期,考察生物能源产生的能量能否补偿从原料种植到燃料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工程师曹湘洪则从能源运输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不同能源运输方式的效率是不同的,应该对此展开综合研究,以确定最高效的方法。“我国东部沿海能源短缺,西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怎么办?有三种运输方式:一是火车拉煤;二是煤变电,电力输出;三是煤变天然气,管道运输。哪种效率最高?这需要国家进行系统的研究。”曹湘洪认为,煤制天然气送气可能比较合适。由于管道输送量大,天然气到城市后可用作分布式能源,在各建筑物中进行分布式发电,同时搞余热采暖、制冷,能源效率最高可以到90%左右。此外还有多位政协委员也认为,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是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问题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去年10月国家发布了《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但在推广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过程中,除了面临大量配套的实施细则尚未及时出台、扶持政策不到位等一些具体问题之外,还存在分布式能源并网难的问题,制约了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
  
  
  政策配套—— 全方位推动
  
  
  面对能耗总量居高不下、多项减排指标不达标的现状,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我国应通过市场和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奖惩结合,理顺能源价格,实现节能减排。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主任阿什老轨认为,我国应深化能源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不同能源品种的价格,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价格激励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的节能环保审批,严格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减排产品,并将节能减排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上报国家、省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节能管理、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等所需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研究制定奖节罚超政策,每年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


  邢新会则认为,我国应积极采用市场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如大力推进碳交易标准制定。成熟的碳交易机制可以为绿色技术的研发增加动力,促进新技术的发展。


  此外,一些代表委员还提出,国家应从优化产业的区域布局入手,分重点针对不同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作出政策部署。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刘绍忠指出,现在东部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不少都是从西部拉到东部去的,等生产为成品后又转运回西部来,这也是很耗能的,应该落实政策,加快推动东部一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梁铁城也表示,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大量的原煤外运使得能源转化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建议将内蒙古确定为国家级煤炭深加工试验示范基地。


  全国政协委员瞿丽雅认为,环境保护应该是西部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并应大力推广排污权交易。全国政协委员蒋平安和麦方代等也表示,目前新疆进行大开发,发展很多高耗能项目,掀起煤矿开发热潮,过度、盲目的开发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西部大开发应综合考虑,科学发展,特别应注重兼顾节能减排,要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对煤炭工业等做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