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利用应少“搬山”多“修渠”

   2012-03-15 中国化工报李闻芝

75

                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水资源,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就像是米面之于家庭主妇一样重要。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供求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能否实现资源持续供给,成为化工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今年两会上,保护性开采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好大宗固废物的循环利用、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案、议案受到代表委员的热议。
  
  
  矿石资源—— 保护性开采提高利用率
  
  
  化学矿石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是化工行业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矿业资源安全已成为化工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以稀土为例。由于“搬山运动”式的掠夺性开发,使得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多、品种最全稀土资源的中国,非但没有从宝贵的稀土资源中获得应有的利益,相反由于滥采滥挖、低价出口,致使中国以世界36%的稀土储量供应了全球90%以上稀土用户,而我国的资源产地反而饱受环境破坏、优质资源消耗殆尽之苦。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环保厅副厅长雷元江提出了“保护性开采”的建议:作为战略性稀缺资源的稀土,通过保护性开采,提高稀土开采的附加值,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实,稀土只是众多化学矿产资源中的一种,由于其带有新能源、新材料的属性而广受关注。而其他的磷、硫、钾、硼、重晶石、萤石等20多种化学矿产资源,尽管没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但同样也面临着资源开发过度,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中国化学矿业协会理事长李海廷表示,目前的化学矿产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资源禀赋差、供给保障程度低,像中国主要的化工矿产资源磷、硫都存在贫矿多富矿少、难采难选的特点;二是基础产业没能超前建设,难以满足现代矿业发展;三是采选技术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开发环境破坏严重,共伴生资源综合回收率低;五是资源利用规划、接替和储备无序。

 
  面对严峻的现实,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稀缺性资源的保护力度。自“十二五”开局之年,化学矿产资源整顿开始提速:2011年5月1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要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实行包括国家储备与企业(商业)储备、实物储备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在内的两种战略储备;8月8日,国家6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9月2日,工信部发布《耐火黏土(高铝黏土)萤石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除了指导性意见和政策的发布之外,去年10月27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与21个省级人民政府以及6个中央矿业企业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其中与化学矿产有关的基地包括:云南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贵州开阳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湖北宜昌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浙江萤石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大宗固废物—— 形成原生资源重要补充
  
  
  “再多的资源也有枯竭的一天,必须未雨绸缪,找到摆脱资源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说。


  我国自然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少,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19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缺口尤为突出,重要资源自给能力不足。如何摆脱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束缚,实现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会上,台盟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的提案》,提出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进程的意见。


  记者了解到,早在1985年,国家就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技术政策和长远战略方针。“十一五”时期,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累计利用粉煤灰超过10亿吨、煤矸石约11亿吨、冶炼渣约5亿吨;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9亿吨。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综合利用处处长牛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提出了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目标:到2015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和45%;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超过8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


  今年3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70亿吨,并减少土地占用35万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年产值500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实现这些指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发展对原生资源的依赖,一个主要的举措就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牛波告诉记者,“双百”工程是指在全国建立百个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重点扶持百家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开展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技术支撑能力,提高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总体水平。


  牛波还强调,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资源再生利用行业出台了许多鼓励支持的政策,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体系日趋完整,国家对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专项资金也从2000年的1亿元提高了现在的400多亿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将进一步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进入到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推动固废物成为原生资源重要补充的进程。
  

  水资源—— 防污节约开源三措并举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对于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长兴集团董事长汤燕雯表示,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城市缺水趋势异常严峻,如何增加水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全国政协委员于天忱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建议实施更加严格的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化管理;全国人大代表凌解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表示,水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众所周知,化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冷却用水、热力和工艺用水、洗涤用水等,其中工业冷却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80%左右,取水量占工业取水总量的30%~40%。可以说,缺少了水资源的支撑,化工行业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样,在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上,化工行业也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修渠”责任。


  记者从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了解到,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化工行业开发了众多的工业节水技术,包括工业水重复利用技术、冷却节水技术、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技术、洗涤节水技术、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节水技术、工业输用水管网、设备防漏和快速堵漏修复技术、重点节水工艺等。其中,高浓缩倍率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节水成套技术、“三法净水”技术和工业废水电磁处理技术等一批先进节水技术的应用在化工企业中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化工行业对于水资源保护的贡献远不止停留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水的节约上,更重要还在于化工新材料在污水处理工程、海水淡化工程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化学絮凝剂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膜分离技术也在保护水资源方面大显神通。


  据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尤金德介绍,分离膜是一个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和市政水处理上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去年10月10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的国内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项目——曹妃甸5万吨/天膜法海水淡化项目顺利出水,标志着我国的膜法海水淡化工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市政用水方面,将于2012年7月1日强制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饮用水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并提高了8项指标,靠传统水处理工艺是不可能达到的,采用膜法工艺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将成为必经之路;在工业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方面,膜法工艺也已经获得普遍认可,例如张家港保税港区的工业园污水处理项目通过采用膜技术实现了零排放。


  膜分离技术把化工行业在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业内人士对此充满期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