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走出去走得远更要走得稳

   2012-03-23 中国化工报郁红

78

    “政府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目前正在制定民营企业走出去实施细则,很快就要出台。”对于数量庞大的我国民营企业,这一好消息来自于3月7日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时的明确表态。而在当日召开的由商务部、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列席的全国政协工商联界别联组会讨论中,众多来自民营企业的委员踊跃发言,认为当前是企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有利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方向发展。那么,国内民营化工企业走出去的步幅有多大,步伐有多快,在通向国际市场的道路上面临着哪些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调研。
  
  
  走得欢:获取上游资源
  
  
  近年来,我国民营化工企业淘金海外参与能源矿产开发十分活跃,积极性很高。


  2011年6月破土动工,由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铺设的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输气管线,开启了民营企业投资跨国能源通道之门;2011年7月,汪和罗石油公司收购美国页岩气项目,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北美油气领域;2011年9月,四川汉龙集团出资收购了非洲大型铁矿石Sundance公司;短短两个月后,另一家民营企业山东信发集团,全资收购奥若姆斐济勘探有限公司,8000万吨的6个铝土矿,让信发集团成为斐济第一家开采铝土矿的企业。


  面对民营企业在海外资源领域收获的累累硕果,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宏伟表示,2010年我国进口石油2.3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55%,而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又提高到56.3%,已逼近石油对外依存度的60%红线,并且还处在逐年上升的趋势之中,能源矿产安全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发展绕不开的关键性话题。出于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长远思考,应当积极鼓励中国民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资源开发业务。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走出去也是企业获取稳定资源供应的有效途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认为,许多民营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动力就是获取上游资源。


  庞广廉说,目前国内仍有一些行业对民营企业存在准入限制,民营企业在国内参与开发上游领域通常较难,所以他们都在积极地向海外市场渗透,尤其是江浙地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非常关注海外油气资源。对于在炼油领域的民营企业要想有所发展,走出去获取国外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算是“曲线救国”。


  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0~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积极挺进国际市场,通过收购海外能源矿产资源来满足国内对能源资源持续增长的需求。


  分析报告说,“十一五”时期,民营经济走出去集中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海外投资不再局限于非洲、拉美等欠发达地区,而是在包括大洋洲、北美、欧洲、日韩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二是通过收购海外能源矿产资源来满足国内对能源资源持续增长的需求成为投资新趋势;三是通过收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际著名品牌,民营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民营经济走向世界的强烈愿望。
  
  
  走得难:面临重重阻碍
  
  
  “民营企业走出去将是一个潮流,是真正的海内外一体化,虽然我国民营化工企业已加快走出去步伐,但从总量上而言,仍然不多,有些民营企业尽管有强烈的拓展海外市场的意向,但实施起来困难不少。”庞广廉说。


  记者调研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尽管有一些民营化工企业已经向海外迈出了第一步,但仍步履维艰。


  政治因素是阻碍很多民营企业步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告诉记者:“从2006年我们就在考虑走出去,尤其是从公司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随着企业的实力的不断增强,参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中东的油气资源和化工原料,对国内企业的诱惑很大。但是从地缘政治上看,国外的政局非常不稳,比如利比亚动荡局势对我国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对民营企业来说,安全性就更加难以保证。考虑到这些不确定因素,我们觉得还是应主要立足于国内发展,不急于去冒这种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工商联副主席李立新表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需经发改部门和商务部门审批,特别是超亿美元的重大投资项目,发改部门逐级审批,一般需要耗费四个月以上的时间,要求提供的材料复杂,程序繁琐,企业反映很大,有些合作项目会直接因审批时效过长而导致失败。另外,在境外投资中,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也比较突出,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政策性优惠贷款往往只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感兴趣。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只能依靠商业银行贷款,造成走出去成本提高,限制发展规模。


  对于已经在全球染料业成功布局的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他们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则是专利侵权。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染料的出口60%以上依靠东南亚市场,出口到欧美的染料不足10%,且出口价格均大大低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染料的品种和质量还不适应国际高端市场的需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企业要掌握打破欧美技术壁垒的核心技术。龙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收购了国际染料巨头德司达公司。


  “我们认为,龙盛获得的专利技术、标准以及认证是这次收购的关键所在,这些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直接关系到此次国际并购的成败。但现实情况是,我们获得的这些专利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侵权、抄袭、模仿,比比皆是,在欧美那边被认为很有价值的技术,在中国很快就被“山寨”了,甚至引发了专利纠纷案件,这是我们做制造业最痛苦的一件事。”该负责人如是说。


  另外,庞广廉提醒企业,在海外并购之前和之后,文化的融合都是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所有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面临的一个课题。比如有一家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外方开出了许多条件,包括企业的领导班子不能变动,每年企业必须要拿出资金去做社会福利事业。国外很多企业比较讲究社会公益事业,也注重企业的内部文化,如果中国企业不了解和不理解,只盯着利润,双方在这些方面的冲突就会不可避免。
  
  
  走得稳: 需要政府铺路
  
  
  尽管困难重重,不少民营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承认,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民营企业都有走出去的冲动,江浙一带的许多企业资金比较充裕,但走出去到底能干什么不知道,钱往哪投也不清楚,对于已经迈开步伐的企业,下一步如何落脚,也是他们担心的问题,这些企业就是缺乏方向性,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庞广廉说。

 
  不少来自企业界的两会代表委员呼吁政府和相关协会要有所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表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很多年,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包括大型国企、央企等屡遭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打击,除了企业本身的问题外,实际上,更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在配套措施上还很欠缺。例如,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最大的市场就是制造业,并且以二级消费商品为主,但国外银行不愿意给做二级消费商品的中国企业贷款,因此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政策、资金、服务、配套制度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支持力度。


  朱建民表示,他们也希望国家和相关协会组织有需要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去国外考察,避免这些企业的盲动和不动。因为有的企业可能对国际形势判断不准,在签合同以后当地发生动乱了,企业承担不了这种损失。另外,也不要因为有些地方政治不稳定,就觉得国外都不稳定,某些地方仍然很好,很具备投资条件,因此,使有需求的企业不要过于保守也不要太盲目,这是政府和协会应该做的事情。


  全国政协委员张宏伟建议,国家应制定针对民营能源企业的扶持政策,以利于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能源市场。对于已在海外建立了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的中国民营企业,国家应从政策上鼓励其将海外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返销国内,实现生产、销售、运输和进口的高效率对接,这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能源领域的拓展将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国家能源进口多元化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建议国家对于民营石油企业海外开发生产的石油天然气产品返销国内的给予适当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并在享受国家能源补贴方面与国有石油企业一视同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