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国:难舍“我们油田”

   2012-03-08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99

2012年元旦前,马建国结束在青海油田的实践锻炼,放弃休假立即回到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的工作岗位。然而,他脑海里总是会不时地浮现出在基层与他朝夕相处的员工和井场。“我们青海油田”时常挂在他的嘴边。

他实践锻炼所在的采油一厂地处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基地。油气生产场所主要是沙漠戈壁和荒山碱地。“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说的就是这里。

马建国一到花土沟,在克服高原反应的同时,虚心向一线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请教,当学生。他主动要求扩大实践锻炼范围,先后深入9个基层单位接受实践锻炼。在自觉学习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工况分析和措施讨论,先后参加了10多次紧急生产状况处置,大大提高了个人在生产一线各种生产状况处理方面的能力。

马建国记下了实践锻炼中收获的点点滴滴。回京时,他带回了8万多字的工作日志、业务分析材料和2000多幅现场照片,提交锻炼总结9篇。

采油一厂的原油产量占青海油田的一半以上,上产压力大。马建国充分发挥在总部工作视野开阔和掌握信息量大的优势,从采油、集输、注水和油气处理等方面寻求稳产措施,服务基层所需。尕斯北区150口水井井筒结垢趋势明显,直接影响原油上产。马建国结合工艺和实验数据,与注水大队负责人到现场落实参数和查看管路,提出污水改清水方案。3个月后工程投产,明显改善了北区的水驱效果。

边远区块距离基地较远,电力依托条件差。马建国利用成熟技术和工作经验,会同油田节能部门向股份公司申请到节能专项资金。其中,应用风光互补技术实现对边远区块20个井组的生产供电。仅此一项每年可节油16.6吨。

马建国全身心投入基层生产,融入群众生活。员工喜欢这个没有架子却有能力的“北京干部”,愿意向他请教,跟他交心。马建国在收获知识和精神财富的同时,将青海油田作为他的第二故乡。在总结报告中,他提出对青海油田发展的多项建议后,深情地写道:“乌飞兔走,岁月如梭;会当有时,必回青海。忆往昔:天上云飞扬,地下找油藏,风吹斗志昂,号角传四方;看来日:‘牛鼻’做文章,‘三北’保储量,群英齐会商,油气双增长。”(张立岩 采写)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