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如何才能 “8”九不离十?

   2012-03-23 南方周末南方周末

18

    油价,如何才能 “8”九不离十?

  曹海东

  本周二,2012年3月20日凌晨,国家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各上调600元,北京、上海等地的93号汽油进入“8元时代”。

  观察此次调价,发改委的态度是调价顺应时势。外忧是国际政局不稳,油价不断高涨;内忧为炼化企业亏损压力加大,油品保障压力增大。

  与发改委态度截然相反的是民间态度:一种是“抗涨”派,质疑油价为何只涨不跌;一种是“阴谋”论派,指责石油巨头从中游说;一种是“经济影响”派,认为此时调整油价,将带来新的通胀压力。

  最终让涨价成为现实的,是一个被发改委随时拿来应对指责的“法宝”——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一机制要求,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从最近几年的油价调整实践来看,这一机制一定程度上沦为了每次涨价的推手,有人甚至对此计算公式做过研究,发现只能涨无法跌。与该项机制推出之时号称的“市场化”口号相比,现在并未脱离政府定价的怪圈,特别是当油价调整已成各方利益平衡、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之时。

  可以发现,政府每次调整油价均在小心翼翼,从此次调价窗口期来说,其实“两会”期间调价已在预期之中,现在看来,政府还是跳过了“两会”敏感期。

  从油价调整来说,其确实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然而相比价格调整,政府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推出一套清晰的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油价机制。

  不过,政府的价格主管部门似乎对此并不感冒。最明显的,就是定价部门往往以“石油安全”为由头,并不愿意建立真正的石油竞争市场和竞争机制,民营油企过去几年一直呼吁放开油源,实际操作却是名存实亡,其次,宁愿采取政府定价、补贴的方式,也并不愿意真正搞清成本机制(当然也有石油巨头本身的阻力),这项持续多年的学界呼声,在过去几年并未迎来现实层面的操作。

  这一切均是能源价格调整的基础,否则油价只能陷入“调价等于涨价”的恶性循环。现在是“8元时代”,“9元时代”并不遥远,只是我们的调价机制何时才能八九不离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