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台聚齐铁矿石三巨头 成为定价中心还需努力

   2012-04-20 北京日报董长青

45

  一切都不出所料。

  19日,世界第一大铁矿石出口商必和必拓正式加入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此前,FMG、力拓和淡水河谷等国际铁矿石企业已经加入该平台。随着必和必拓的加入,在铁矿石领域鼎鼎大名的世界铁矿石三巨头已经悉数加入中国现货交易平台。

  早在签约前一个多月,这件事已初现端倪。当时眼看着中国现货平台测试在即,却得不到一家国际矿业巨头的参与,成了中国人的“独角戏”。当时,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负责人对外明确表示,三大铁矿石企业一定都会加入中国现货平台,可见其信心满满。

  而今,这一预测成真。专家认为,这是中国争夺铁矿石定价机制主导权的重要一步,但“中国指数”的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要想成为定价中心依然任重道远。

  80%企业加入中国现货平台

  由中钢协、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等于今年1月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引发的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推动形成公正、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当时发起单位包括国内13家大型钢企及13家钢贸企业,但唯独没有国外矿山企业的影子。

  3月20日,FMG与北矿所签约,成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发起会员。此后,力拓、淡水河谷相继与中方签约。到昨天必和必拓加入后,此前业界对平台能否吸引矿业巨头的疑虑随之烟消云散。中国现货平台取得了开局的满堂红。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说,随着必和必拓的加入,现在80%的企业都已经加入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

  中钢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完成了规则制定审核、软件开发调试、会员鉴定等工作,3月29日近百家境内外企业参与平台测试,目前运行平稳,计划5月上线运行。

  不过,该负责人明确表示,未来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将坚持原则,只开展铁矿石现货交易的相关业务,不发展期货、掉期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业务。一句话,将中国与铁矿石交易金融化划清了界限。而金融化,恰恰是国际矿山巨头“长袖善舞”的领域。

  定价中心争夺战中略占先机

  在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瓦解后,现货交易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必和必拓等推出了普氏指数,并谋求在新加坡推出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名为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Globalore),并努力说服中国钢厂加入。针尖对麦芒,中钢协亦主导推出了中国铁矿石指数和现货交易平台,并禁止中国钢铁企业加入Globalore。

  兰格钢铁网铁矿石分析师张琳说,普氏指数虽然现在在国际铁矿石交易中普遍使用,但该指数对卖方有利。对于中国买家来说,往往连该指数的采购商都不清楚,信息不对称。而中国铁矿石现货平台采集的样本都是发生在国内交易数据,中国的需求占到铁矿石的一半,这更能反映一个真实、透明的价格指数,因此想吸引国内钢厂和贸易商加入并不难,国际供应商的支持才是关键。

  为什么国际矿山巨头纷纷加入中国的平台?张琳分析,这两年,国际矿山巨头虽说盈利情况仍然相当可观,但已经不及前两年。在现实的经营压力下,巨头们已经不像前两年铁矿石价格谈判时那样“铁板一块”,只要有一家出现动摇,其他巨头就会跟风加入。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表示,中国平台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必和必拓在新加坡发起成立的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这两大平台在运行模式、职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点。目前各大矿山悉数加入北矿所说明中方在这场中外铁矿石定价中心争夺战中已经略占先机。

  中国平台不等于定价主导权

  对于三大巨头悉数加入中国现货平台的消息,昨天成为热门话题,还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国争夺铁矿石定价主导权,建立铁矿石“中国指数”的时代已经来临。

  对此,张琳表示,“中国的平台与定价主导权并不是一个概念。”她说,虽然交易平台是中国的机构建立的,但是全世界的企业都可以加入这个平台,平台有义务为这些会员服务。从制度设计上看,所有交易的制度都是透明和规范的,并不是由中方说了算。

  在实际交易中,中国的平台可以弥补以前中国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不足。但具体的走向,还需要看三大矿山的参与程度。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表示,目前国际矿石巨头加入中国现货平台,更多地是表示对中国平台的支持,其形式意义大于实质。在实际运营后,三大矿在平台投放多少矿石量仍是未知数。

  另外,中国的现货平台仅仅针对现货交易领域。而放眼当今世界,铁矿石的期货、掉期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业务已经如火如荼,外国矿山巨头与金融行业互相并购、参股,对衍生品业务烂熟于胸。而中国的钢铁行业主管协会、企业、贸易商们,一直视此为禁地,唯恐避之不及,根本没有争夺这些业务定价权的可能。

  张琳认为,中国要想取得定价主导权,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就是铁矿石供应大于需求。需求不振,中国作为最大的买主,争夺主导权就有了很重的砝码。“中国每年有7亿吨的进口量,这是中国平台最大的优势。”张琳说,前路虽然漫漫,但毕竟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科思创联手广汽集团,聚焦飞行汽车材料创新 WPS 365通过一次性系统建设解决能源企业数字化七大核心问题
董事会变更,Monique Buch被任命为科思创新任首席商业官 宏华集团:川渝页岩气服务龙头,持续拓展页岩油、煤层气领域
万容科技亮相INC-5,并与韩国废塑料回收企业签约,开展废塑料化学回收合作 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与京东多个业务板块深化合作,共同打造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模式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