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由于成本及各种费用大幅增长,而主打产品液氨、甲醇、碳酸氢铵市场却持续低迷,企业亏损严重。”4月16日,陕西宝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晓明焦虑地对记者说。
宝氮公司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氮肥企业,“十一五”以来,企业累计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对装置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使吨产品综合能耗和水耗大幅下降。但由于煤炭价格节节攀升,电价去年上调后达0.38元/千瓦时以上,再加上人工、运输、财务、管理、水费及辅助材料价格的上涨,抵消了节能减排带来的收益。目前企业已经停止了成本严重倒挂的合成氨、碳酸氢铵的生产,单靠生产尚有微利的甲醛产品苦苦支撑。
事实上,与宝氮公司相同境况甚至更糟的小氮肥企业不在少数。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小氮肥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四成,有的省区开工率甚至只有两成。以陕西省为例,保留工商注册的15家小氮肥企业中,目前勉强运营的不过5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3。
“这些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今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焦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岗这样表示。
张立岗告诉记者,现阶段,小氮肥企业是指10万吨/年合成氨以下的合成氨、碳酸氢铵生产企业。虽然部分企业还配套上马了2万~10万吨的联醇项目,但由于间歇式造气炉只能使用无烟块煤为原料,而全国无烟块煤资源集中、产量有限,需求量又连年增长,导致无烟块煤货紧价扬,大幅增加了小氮肥企业的生产成本。
“受甲醇产能严重过剩、碳酸氢铵肥效低、施用不便、附加值低等因素影响,小氮肥企业的产品价格难以随成本同步上扬。就连小氮肥企业原本赖以盈利的液氨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焦炉煤气制氨的冲击,加快了小氮肥企业破产倒闭的步伐。”河南中原大化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郭全普说。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碳酸氢铵产量仅2300万吨,较“十一五”末减少1676万吨。
“从目前情况看,碳酸氢铵产量下降的速度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快。3~5年内,碳酸氢铵这个我国特有的、也曾经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增产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化肥品种,将退出历史舞台。”渭化集团副总经济师薛三省说。
“小氮肥企业要想摆脱困境或免遭淘汰,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快调、转、改。”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会长杨春升表示。他说,企业首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实施气化工艺改造,改变原料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其次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或者与有实力的企业重组,获得相对廉价而稳定的原料供应与资金支持;再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以解决资金严重不足和贷款难且用款成本过高的问题;最后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瞄准那些前景好、附加值高、投资小的短、平、快精细化工产品项目。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的确,产品结构调整是小氮肥企业摆脱困境最现实的选择。”张晓明赞同杨春升的观点。他说,造气工艺改造,少则投入数千万元,多则需要数亿元,小氮肥企业往往很难实现。综合看来,最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小氮肥企业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搞短、平、快项目。比如,宝氮公司前两年上马的甲醛项目,而今就成了企业的“救生艇”。公司投资900万元正在建设的甲醛下游深加工项目年底投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利润。
另据记者了解,一度陷入困境中的陕西汉中南化有限公司,因果断实施了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了液氨、甲醛、氯化铵、纯碱、环保免烧砖、民用燃料等多元化格局,成为陕西省目前唯一盈利的小氮肥企业。
山东联盟化工有限公司这个曾经的小氮肥企业,坚持产品多元化战略,通过不断的扩能改造和产品优化升级,如今已经成为化肥、甲醇、医药、精细化工、原油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骨干企业,年创利润数亿元。
“这表明,只要抓住产品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小氮肥企业依然有希望,不仅可以渡过难关,还可能发展壮大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杨春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