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宁波市农业部门组织的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现场会上,宁波金泰惠多利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展示的一台绿色智能配肥机装置,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看。技术人员在键盘上输入几个数据,启动开机按扭,短短几分钟的轰鸣声过后,一批配制好的有机复合肥就从机器里吐了出来,直接流入包装袋中。
这是金泰惠多利公司花了大价钱从广东某企业引进的全省首套智能配肥机。该机器配备有尿素、氧化钾、磷酸二铵等8种肥料,从中抽出任意4种,就可以配制出水稻、蔬菜、瓜果等不同农作物所需的各种配方肥料。该机器还可与当地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化系统实现联网。用户在选择配方肥时,只需在屏幕上点击输入某处田块、种植作物以及面积等数据,机器就会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测土配方信息,自动筛选出配方,然后进行配肥。
机器展出后,前来参观的包括政府官员、农业系统的技术专家等均十分认可,农民朋友更是一片叫好声。现场会当天,公司就接到了不少订单,事后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这台曾经大出风头的智能配肥机现在怎么样了呢?销出了多少配方肥?有没有被推广到更多地区?面对记者抛出的一连串问题,金泰惠多利的余经理叹起了苦经:“刚引进的时候,确实大家都很看好,但是进入实际运营后,却遇到了很棘手的问题。农业植保部门是很认可的,认为这是一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有效途径,应该大力支持;执法部门却认为这属于生产设备,必须同时拥有生产许可证和肥料登记证才行,否则不能从事生产,更不能进入流通。”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要符合执法部门提出的三证俱全的条件,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首先按照现行的化肥管理规定,年产能5万吨以下的化肥生产装置,国家已经不予审批办理生产许可证;配方肥作为个性化的施肥方案,品种多而用量少,给每个配方品种都办理一个相应的化肥登记证,也不现实。对于金泰惠多利反映的情况,当地农业执法部门虽然表示理解,但是很难办。
实际上,农业执法部门检查的只是化肥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则归口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此外如果没有三证,工商部门也有权进行查处。所以说,即使农业执法部门予以“通融”,惠多利的配方肥销售仍然会面临诸多障碍。
“既不能批量生产也不能进入流通,目前我们就只能坐等农户上门来订制。这边种粮大户不多,农民购肥还是十分零散和随意,今天你来订个几百斤,明天他订个一两吨,机器开开停停,停停开开,我们是赔本赚吆喝,机器轰隆隆一转,连电费都赚不回来。”余经理说,“其实经过这些年的宣传、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的优点很多农民已经接受了,但是还差‘最后一千米’,就是把配好的肥送到农户手中。我们原来的设想,农业部门负责建立好各地的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我们经销商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用智能配肥机配制出相应的配方肥,向不同区域、领域的农户定向销售。双方合力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设想还存在着很多政策上的障碍。”
那么在其他省份,智能配肥机的命运如何呢?记者联系了余经理提供的设备制造商广东某公司。据该厂介绍,他们的机器在广西、广东以及海南地区销量都不错。惠多利遇到的问题,上述地区的经销商也同样遇到过,后来在当地农业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农业执法部门对智能配肥机的广泛使用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处理方式。
浙江省磷复肥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树人指出,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利国利农的国策,国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推广,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科学施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政府来说,各部门对于测土肥方施肥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要形成共识,现在正处于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的阶段,当务之急是采取一切有效的手段,尽可能为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而对于那些明显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定,主管部门除了应该及时向上反映建议修订外,还应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采取相对灵活的处理手段,完全没有必要固步自封、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