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海洋生态环境形势亟待改善。近日,深圳南澳海面出现了较大面积赤潮。图为深圳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深圳南澳清洁海面。
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财富、要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国“今年将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国务院去年先后批准设立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三个试点省,山东、浙江、广东已经“先试先行”。那么,这三个试点省份发展海洋经济的情况如何?有何共同特点?在发展中遇到哪些问题值得其他沿海省份警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三大海洋经济圈初露端倪
打造海洋经济强省,是三个试点省份一致的口号。在今年三省的两会上,海洋经济都被写进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虽然表述各异,不过,三省对于海洋经济的未来均雄心勃勃。
浙江的目标是发展“东海门户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传统海洋大省广东则宣称要建设“海洋强省”,目标是“十二五”期间使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0%;山东省则把蓝色经济区定位为建设经济强省的重大引擎。
今年浙江省海洋经济投资力争达1800亿元,重点推出三项举措来发展海洋经济:
一是打造“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和“集散并重”的枢纽港,加快港航强省建设,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动力和路径。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扶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级海洋先进装备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基地、海洋能研究与开发基地、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等,同时择优发展新型环保石化、船舶、汽车、造纸、钢铁等临港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三是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浙江“十二五”规划明确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重点是打造三基地一城市,即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岛型花园城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也于去年初获国务院批复。按照规划内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
广东省目前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按照广东“十二五”规划的构想,“十二五”末,广东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0%,初步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广东省海洋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下一步将大力推进“科技兴海”战略,促进广东省海洋经济由大变强。
当前,海洋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作为我国海洋经济试点省份之一的山东,在“十二五”期间将由海洋大省转变为海洋强省。图为繁忙的青岛港。(CFP 供图)
石化成发展海洋经济首选
有专家指出,“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公报来看,海洋经济最大的几块,目前还局限在滨海旅游、交通运输、海洋渔业这几个传统产业上,海洋能源、生物、化工等占的比例太少,而后者将是未来发展海洋经济重大的一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油和化工产业已经成为目前三个试点省份发展海洋经济的首选。
2011年12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广厦集团舟山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工程项目在此正式开工。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明表示,黄泽山项目是完善原油运输体系、适应地方石化企业原油供应需求、提高我国石油及制品商业储备能力的需要。而“浙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推进,促成了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项目的顺利降生。”
在海洋化工项目建设方面,山东也不甘落后。今年2月,蓝色经济区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蓝色经济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时在济南挂牌成立,总规模300亿元的蓝色产业基金是全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产业投资基金。此举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从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了解到,“蓝基金”的启动,将撬动千亿元直接投资,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项目输血。其中,将支持海洋化工发展,助推山东化工实现由传统盐化工向新兴海洋精细化工的跨越。
据了解,目前山东已经制定出海洋精细化工产业四大突破方向。
一是发展重点产业。根据全省已经形成的海洋化工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等市重点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藻功能纤维、海洋功能食品添加剂、海洋防腐材料、硅藻土深加工等海洋精细化工延伸产业。潍坊、滨州、东营、烟台等市尽快提升氯系精细化工产业的高性能化和高值化。此外,要重点培育海水淡化功能材料、溴系高分子功能材料、海洋功能食品及添加剂和高端化工中间体等深度加工产业。
二是出台海洋精细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全省形成一批海洋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示范区、品牌区和特色区,不断延伸、扩张、增厚海洋精细化工产业链。
三是设立海洋精细化工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支持规模以上海洋精细化工企业重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支持海洋精细化工新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前期研发和产业化推进。
四是重视可持续发展。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要鼓励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生物质培育、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产业发展。
广东在打造亚洲石化基地的基础上,向海洋化工发力,也具备很大的优势。根据《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工程的投入将达到2500亿~3000亿元。目前,位于广东珠海的高栏港已成为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同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广东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表示,“十二五”期间,广东应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海洋渔业等都应该大胆尝试,积极发展。”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副组长向晓梅也指出,广东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向海洋要资源,着力推进深海工程,加快油气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海洋经济是必然要求
在目前海洋经济大发展大幕拉开之际,如何生态用海成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面对的问题。
2011年,渤海溢油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渤海的环境保护被放在2012年整个海洋环保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将被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其重点是石油平台溢油污染风险的监管、海洋倾废活动和环渤海主要陆源排污口的监视。
渤海漏油和接二连三的沿海化工厂爆炸,无异于给高歌猛进的海洋经济敲响了警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指出,积极构建人海和谐的良好局面是海洋经济发展和蓝色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切实改变沿海地区重化工比重过大、过于集中的状况;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依据海洋环境容量,确定入源入海排污量,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入海河流水质。” 杜鹰说。
随着石化、港口区域的快速发展,民众对环保和安全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担忧。对此,珠海市副市长赵建国表示,环境保护问题是全市市民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港区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做好对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监管,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与此同时,今年内将编制完成《高栏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确保2015年高栏港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通过环保部验收。
以石化、钢铁、造纸三大临港经济为支柱产业的湛江市是广东省海洋资源第一大市,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市委书记刘小华日前也表示,湛江将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最大增长点加以培植,推动海洋经济超常规快速发展。但他同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重点要打好“七张牌”: 即规划用海牌、基础设施牌、支柱产业牌、区域合作牌、科技兴海牌、环境保护牌、先行先试牌。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介绍说,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过程中,山东正着力构建生态建设安全保障体系,以生态海洋建设为目标,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推进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建设和未利用地集中连片开发,加快各类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建设,积极开展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重点海湾生态整治与修复工程。
姜大明同时承诺,蓝色经济区建设将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世界各国、有关国际组织和沿海省、区、市一起加快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进海洋生态环境分类保护制度和海洋环境准入制度的建设。
日前,山东提出建设生态大省,要在蓝色经济建设过程中打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并提出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胶州湾海域功能区达标率90%,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按功能区达标率100%。
国家层面目前也加强了对海洋经济的综合管控工作。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近日强调,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但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使海洋生态进一步恶化。为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海洋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后工作中要特别注意4个必须,一是必须要树立环境友好的新型海洋发展理念,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二是必须要加强对海洋工程项目评审评估工作的监管;三是必须要加强对海洋环境的整治修复;四是必须加强行政执法。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深海战略资源勘探开发产业、海洋高端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是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现阶段我国海洋原油绝大部分来自近海海域,而深海海域基本上还处于潜在开发状态。图为胜利浅海油田采油平台。 (本报记者 张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