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采的女专家

   2012-05-22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特约记者 肖滋奇 通讯员 张慧杰

136

5月15日,记者来到陈金凤的办公室采访。

作为大庆采油二厂第七作业区副经理,陈金凤承担着11项三次采油现场试验。她对每一口井的地质、注入产出、地面生产等情况了如指掌。在她的办公桌上井井有条地放着各个区块的图幅、曲线、数据。图幅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曲线上布满数字和标记。

三次采油涉及的许多问题是当今石油行业的世界级技术难题。陈金凤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由她负责的现场试验有17项。试验每推进一步都是对传统技术的挑战,其中的困难可以说数不胜数。经历了无数的奔波、挑战和不眠之夜后,陈金凤感慨地说:“现场试验就像是我们用心守护的孩子,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年到十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2005年,股份公司级试验项目南五区强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在采油二厂开展。项目负责人陈金凤与项目组成员从对油层的认识和试验方案编制做起,开始了长达7年的攻关之旅。

在大庆油田,三次采油现场试验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更是首次在采油二厂进行试验。它的配注工艺、注入工艺和采出液举升工艺没有现成的方案和可借鉴的经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表活剂闪点低、污水配置体系黏度降解严重等问题,是陈金凤在设计方案时没有预料到的。

陈金凤带领项目组成员边试验边摸索,科学制定方案,简化注入工艺,把流程改为高压两元、低压三元流程;大胆提出在配制站进行污水曝氧来解决体系黏度问题,逐个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如今,7年过去了,这项现场试验即将进入验收阶段,取得了试验区含水率下降19.9个百分点,增油3.85倍,阶段提高采收率18.8%以上的较好开发效果。

铬微凝胶体系驱油矿场试验对于提高聚驱采收率、降低聚驱成本,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但许多专业人士认为它是块“难啃的骨头”。

陈金凤在刚刚接手南三西铬微凝胶体系驱油矿场试验时,就遇到了“拦路虎”——试验效果与方案预测出现了较大差异。经过上百次模拟试验、分析对比后,陈金凤提出交替注入可以尝试,但必须先突破体系优化组合这一难点,才可能真正敲开凝胶驱油技术的大门。

经过详尽的室内研究论证和现场综合调整,陈金凤相继完成了5项相关课题研究,边探索、边改进,首创了“高浓度、小段塞、多组合”铬微凝胶与聚合物交替注入调驱方式。

经过攻关,这一试验项目终于在采油二厂开花结果,降低聚驱药剂成本20%,阶段提高采收率达16.6%,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三等奖、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并得到推广应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