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交通用生物燃料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中文版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国际能源署(IEA)一系列全球能源技术路线图之一。它旨在通过生物燃料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一种向低碳、非石油燃料过渡的方式,减轻对石油等传统燃料的依赖。
国际能源署可持续发展部轲铭在详解路线图时表示,按照该路线图的规划,到2050年,通过有效措施,能够把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能源占比从目前的2%提升到27%。这里所指的生物燃料大部分将来自目前尚未进行商业推广的高级生物燃料技术。实现本路线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持续、有效、灵活的激励机制。
他同时提醒,粮食安全依旧是制定良好生物燃料政策时要考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保持粮食供应的可持续性也是开发生物燃料的可靠保障。开发生物燃料不会造成与人争粮的局面,因为大多数先进的生物燃料原料都选用非粮材料,比如玉米芯以及其他农林废弃物等。
路线图中并没回避开发这类技术可能遇到的挑战,它以藻类用作生物燃料原料对此加以说明。目前种植藻类再从中提取油料还比较昂贵,成本大概在5.75美元/升,这还不包括转化成生物燃料的成本。藻株优化、降低成本、扩大生产等是藻类生物燃料开发和商业化运作的重要挑战,需要在基础研发工作上投入更多。
轲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路线图在中国实施面临的挑战与其在国际上实施所面临的挑战一样,有几个关口要过。首先是原料供应问题,虽然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不能保证在发展生物燃料的过程中能够收集到足够原料。其次,生物燃料应用于交通领域时可能会遭遇技术壁垒。最后是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但他同时指出,如果政府能够给予政策支持,行业也能积极推动,路线图在中国顺利实施指日可待。
IEA可再生能源处高级能源分析员亚当·布朗博士在会上表示,路线图中所指的高级生物燃料,比如纤维素乙醇,即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已取得重大突破。今年2月,丹麦诺维信面向全球市场推出适用于纤维素乙醇商业生产的新型高效酶——诺维信CTec3,进一步提升了生物乙醇的经济性,对玉米乙醇和汽油构成强有力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