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价折合每升分别约提高0.4元和0.46元。液化气出厂价格也相应提高。国家还决定适当提高化肥以外工业用天然气出厂价格和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
应该说,对于这次油价上涨,公众是有心理准备的 。因为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上涨已有一段时间了,按照国内油价此前的涨价惯例,成品油涨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我注意到,涨价的心理预期并没有抵减公众的不满情绪;相反,不满的声音几乎更甚于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本次油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在石油巨头的屡次“逼宫”下实现的。而这无疑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油价上涨方式。
早在今年7月,就有报道说三大石油巨头联合上书发改委,要求提高成品油价格。由于当时国内通胀压力很大,此番联合上书行动并未得到立即批准。上书不成,石油巨头又动用成品油批发业务的绝对垄断权,缩减市场上的成品油供应,这直接造成近期全国油品供应紧张,很多加油站已经没有柴油可加,汽油供应也日显紧张。于是,没过几天,我们就看到了油价上涨的消息。
毋庸置疑,坚不可摧的垄断地位是石油巨头据以“逼宫”的全部资本。事实上,石油巨头对流通领域的垄断已经被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两大集团享有石油进口专营权,海外进口的原油,必须拥有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发放的排产计划,否则海关不予入境;所有自产石油和进口原油,皆由两大公司炼油厂进行炼制,并负责国内全部成品油的批发业务……
正因为存在如此彻底的垄断,因而主管部门的价格控制是公众利益最后的防线。这道防线一旦被轻易突破,那么公众利益就必然遭遇侵犯和剥夺。一言以蔽之,公众并不是不可以接受油价的合理上涨,只是不能接受垄断巨头“逼宫”下的油价上涨,因为那不是市场经济下的公平博弈——在“逼宫”模式下,垄断企业就像被惯坏的孩子,而社会公众就像被遗弃的孤儿。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