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密闭电石炉总产能已超过1100万吨,占电石总产能的43%。随着近两年建设的大型密闭电石炉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集中投产,以及部分内燃式电石炉因能耗高、成本高而被迫关停,预计到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国家鼓励发展的大型环保密闭电石炉产能,将占到电石总产能的50%以上,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但电石行业潜在的隐患不容忽视。”记者近日采访时,多名专家对电石企业暴露的问题表示担忧。
专家们反映,人才严重缺乏、未经科学论证随意改动设计并扩大单炉生产能力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石企业当前乃至今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期发生的两起重大伤亡事故,充分暴露了电石企业专业人才短缺、管理跟不上的软肋。”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理事长张玉对记者说。他表示,发生于宁夏和内蒙古的两起密闭炉起火爆炸事故,表面看是因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管理人员对事故处理不当、瞎指挥所致,实则暴露了企业人才短缺和管理滞后的弊端。
据张玉介绍,密闭电石炉与内燃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产生的电石炉尾气可以回收利用,而后者所产生的尾气因含有大量粉尘难以回收利用只能放空或“点天灯”,浪费资源并污染环境。但密闭电石炉尾气在回收利用过程中,由于同时含有氧气,且温度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事故,因而在密闭电石炉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化工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的技术工人,更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但目前全国所有大专院校均未设电石专业,少数凭借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支撑、运行较好的企业,因担心实习人员误操作引发安全事故,也不愿接纳其他单位员工实训,使得该领域技术人才成长渠道不畅,学习和实训机会缺乏,造成人才短缺的局面。
同时,由于电石企业大多分布在落后边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难以吸引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加盟,导致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只能通过“师带徒”或经过漫长实践摸索产生的“土专家”担纲主角。近两年由于新建密闭电石炉多,“土专家”成了香饽饽。这些“土专家”往往同时指导数家企业开车生产,根本无心帮助企业细化管理,导致企业管理队伍素质低下,对企业乃至整个电石行业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而在陕西府谷黄河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茂荣看来,人才短缺不仅危及装置安全,更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他说,由于新建密闭炉项目激增,而专业人才又十分缺乏,企业之间相互“挖”人才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稍有操作经验的普通工人,跳槽后就可成为新项目的技术人员或车间主任,年薪一下由3万元飙升至20万元;一些原来土生土长的技术人员,跳槽到新单位后,被升迁为车间主任、生产副总甚至总经理,年薪酬暴增至30万~50万元。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员工静下心来学习和提高技能,还大幅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除人才短缺外,不顾装置参数随意扩产带来的隐患同样可怕。”电石专家马占玉补充说。
马占玉告诉记者,我国目前电石企业所用的电石炉加工图纸,大多是从国外公司舶来。国外公司电荷功率为2.5万~3万千伏安密闭电石炉具有较好的安全经济运行性,所以当初设计时,国内大多数电石炉的电荷功率为2.5万千伏安或2.55万千伏安。
“但国内不少电石企业在未经任何研究论证的情况下,擅自将单炉电荷功率改为3.5万千伏安、4万千伏安、4.5万千伏安、6万千伏安,有的甚至在10万千伏安以上,而自控系统、安全设施、工艺参数、预防与救援措施并未做相应调整,甚至还停留在内燃炉的水平。”马占玉忧心忡忡地说,“随意放大或改变设计指标,严重威胁着电石企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有关大专院校应适时设立电石相关专业,建设电石人才培训长效机制,企校联手解决电石企业人才奇缺的难题。”张玉这样建议,“同时,行业组织及国家有关部门应对电石炉的规模经济性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价,自上而下纠正越大越好、大即先进节能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使电石企业逐步摆脱掣肘,走上健康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