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在仔细分析病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突出“以人为本、健康至上”的理念,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管道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实现了医疗机构与管道施工的完美结合。
职业病危害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在国内重大工程项目上做好职业病防治,一直是中心医院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西气东输、西部管道、忠武输气管道等工程都存在着施工作业面大、地区跨越性强、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职业危害呈现类型多、散布大等特点,在不良环境下还可加重粉尘、噪声等对人体的危害,并且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会出现监护对象中断,给健康管理的系统建设带来了困难。
对于这些问题,单纯的现场布控很难解决问题。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建立健康监察制度,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建立简洁的健康监察管理体制
中心医院参考工程监理,建立了健康监察体制,统一进行管道施工的健康管理工作。整个西气东输干线及其支线管道工程近7000公里,施工人员数万,健康监察只有22名,他们分布在总部和9个管理处及项目部,与同期工程监理人数相比只占0.3%至0.7%。为减少中间环节,健康监察只设立公司总部和管理处两级管理,减少了突发职业危害与疫情的等待时间。
在不断完善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中心医院依托工程的QHSE审计与QHSE“飞检”,使健康监察建立起整改和预防机制,形成“发现参建单位职业危害问题→反馈其问题→制定措施→实施整改→跟踪整改→确认记录整改”完整的闭环。
施工期间,通过联合审核、专项审核以及日常审核活动,以检查、交流、指导为手段,对承包商进行管理机构、职业健康管理文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职业病防护等方面的审核。
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健康监控体制
HSE
管理注重以人为本,职业病防治首先从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开始。健康监察在仔细分析评估施工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以及其他可产生的危害因素后,建立危害因素存在部位、危害等级明细,同时对应建立消减预防措施,从整体上把握了职业危害的发展趋势。
项目开工前,相关人员对参建单位进行开工前审计、职业体检、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在施工中、后期有选择地为接触较强危害源的员工进行专项职业体检,对比职业病防治效果;对特殊工种人员,例如射线探伤人员、电焊工、防腐工等重点监察;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价。
在职业病防治与施工产生矛盾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健康监察与工程技术人员改良施工方法。例如全自动焊接在正式进场前要进行适应性焊接,必要的操作仍需要人工进行,正式操作时自动焊的工人仍要在密闭的防风棚内进行短时操作,此时电焊尘浓度极高,视线不良,防尘罩效果不佳,造成焊层空泡等质量问题,经健康监察与技术人员改良,将防风棚顶棚改装成半开式,实现技术工人对自动焊机的检查维护,此举改善了技术工人的作业环境。
在西气东输黄河穿越时,健康监察发现顶管施工的工人在地下经常发生头痛的现象,当时就考虑到是地下作业空间缺氧所致,健康监察通过下井勘察,重新按照空气流量与施工人数计算管径和压缩机功率,避免了因地下施工缺氧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建立完善的运行和培训科研体制
中心医院首先建立起三级医疗救护体制,主要目标是针对作业场所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其次是配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见病急症就诊。
三级医疗救护体制的建立,有力地配合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减轻了工伤事故的损害,降低了事故等级,维护了企业声誉。在西气东输冀宁管道工程近两年的建设中,实现了420万工时无安全和健康事故。
其次是建立着眼现实的培训科研体制。健康监察从实际出发,靠培训和宣教把职业病的管理方法、目标、手段等普及到各个参建单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劳保用品的维护与使用寿命评判方法、管道施工职业病产生的条件与预防;营地建设中的饮食卫生等如何达标等都必须通过培训,才能记得牢、认得清、做得好。
近年来,医务人员秉从科学管理的严谨态度,在健康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就完成了9个管理方案、2个健康危害预评价报告。完成并发表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浅析》等10余篇健康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