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凤起昨天在沪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已确定将主要以“份额油”为主,而不是从国际原油市场采购的方式,故不会对国际油价构成太大影响。
周凤起是在出席上海海外联谊会和欧美同学会联合举办的“能源与大都市发展”论坛间歇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的专访并透露上述信息的。
据悉,我国目前有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以中石油为例,其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1900万吨,其中份额油约占900万吨。中石油项目分布在四大洲的12个国家,业务范围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销售、炼油化工及成品油销售等领域,初步形成以中东及北非地区、中亚及俄罗斯地区和南美地区为主的海外发展的三大区域。
去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高烧”,到今年7月中旬更创下78.4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交易价。“滚烫”的油价令缺乏石油储备的国家承受了巨大压力,尤其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已迫在眉睫。但国际上有观点认为,中国发展战略石油储备,需要从国际市场大量购入原油,这将进一步推高国际油价。
对此,周凤起表示,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将不会采用主要从国际市场商业化采购的方式,而将以合作开采的“份额油”为主要储备油源。如中国和外方共同进行的大陆架开采,按照原来的思路是将开采出来的原油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卖,再由双方分钱,但现在可能就是将开采出来的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份额油”作为战略资源储备起来。
“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中国的石油储备还将从国际市场采购,既来回折腾又给人以‘中国因素推高油价’的印象。但以‘份额油’直接作为储备油源的话,就避免了这一问题。因此,外界关于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将推高国际油价的担心大可不必。”周凤起对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说。
他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尽管当前阶段中国石油储备以“份额油”为主,但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不会从国际市场进行商业采购。只要符合商业原则,对方愿卖、我们愿买,那么进行一定程度的采购也是合情合理的。而从中国的能源外交来看,目前也是比较成功的。
他最后指出,中国的石油储备应该让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两条腿走路”,同时让民营企业也参与进来。但由于中国民营油企大多缺少进出口资质,且实力弱小,要进行石油储备有点“力不从心”。但随着中国入世的开放程度加大,民营企业的权限应该还会进一步扩大。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