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三次事故”惊动中央 执政能力遭质疑

   2011-05-13 石化石化

137

  山西宁武县从去年7月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三起令人震惊的重大安全事故,共造成101人死亡。事故中既有生产性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又有非生产性的私藏炸药爆炸事故,有常规类型的煤矿事故,也有非常规的新型煤矿事故。许多人不解,宁武县的重大安全事故为何屡禁不止,一而再、再而三地惊动党中央和国务院?作为一个产煤大省的产煤大县,宁武县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让人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事故回放:

  2006年8月4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山西省宁武县西马坊乡大辉窑沟煤矿周边的采空区突然大面积塌陷,引发煤矿水、火并发的重大安全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这是近年来我国煤矿因为地质塌陷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安全事故。

  2006年7月7日6时30分,宁武县东寨镇东寨村王二文因非法开采煤矿转移藏匿家中的200公斤左右炸药起火引爆,共造成居民及救火群众47人死亡,犯罪嫌疑人王二文在此次爆炸中死亡。

  2005年7月2日14时30分,宁武县阳方口镇贾家堡煤矿原接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初期统计死亡人数为19人,后发现17名遇难矿工被矿方恶意隐瞒并转移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此次事故共造成36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宁武县个别领导干部参与了事故瞒报。

  煤炭经济过热 忽视塌陷隐患

  2006年8月4日下午3时30分,宁武县西马坊乡大辉窑沟煤矿发生"塌陷悲剧"后,记者在塌陷区的山背后看到,塌陷区周围200米内私挖滥采的"黑口子"遍布,千疮百孔。离塌陷区仅三四米处就有过去人们挖过的"黑口子"。大辉窑沟村村民闫英梨说,一年前有很多本地人、陕西人在这里内外串通开"黑口子",偷挖"露头煤";去年3月"黑口子"老板租她的房子私藏炸药发生爆炸,毁了她的房屋竟然逃跑了,闫英梨全家人至今四处寄宿。塌陷的直接诱因还未最后查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黄毅等专家怀疑,可能是井下有人滥采,推倒煤矿的"保安煤柱"引发塌陷。随着这起事故的调查深入,人祸的色彩愈来愈浓。

  山西省社科院李连济研究员提醒说,煤矿地质灾害已经进入高发区,但煤炭经济过热常常使地方政府忽视这个严峻的问题。记者在宁武县、原平市、左云县等产煤大县问及煤矿和政府有关部门,大多数人对煤炭地质塌陷问题的态度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顾。"山西省国土勘察部门两年前就查明,宁武县共有地质灾害重点83处,重点塌陷25处,但直到现在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治理措施。在东寨乡、西马坊乡的一些煤矿周围,记者能很清晰地看到地表沉陷和裂缝现象。"只要能出煤、卖煤,谁还会顾上治塌陷!"西马坊乡农民闫英梨等人说,煤矿沉陷区的居民房屋只有倒塌了或伤人了,县里和煤矿才会来人处理。同时,各地前几年严重的私挖滥采造成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记者在宁武县几个乡看到,在正规大矿周围还分布着许多"黑口子"。黑口子毁坏山体,造成地表裂缝,地面沉积。黑口子虽然没人干了,但无人回填,隐患犹存。山西省去年以来关掉4000多处非法采煤点,可见地质灾害患十分严重。

  无钱办事 无人管事

  宁武"8·4"塌陷矿难发生以后,在事故现场一直见不到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在县国土资源局机关,副局长刘孝斌大倒苦水:"地质灾害防治本来起步晚,现在还是有名无实。"刘孝斌说,我国地质灾害坚持的是"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原则。"而在煤矿的实际情况是,预防少,不避让,不治理,更谈不上治理规划。

  一是无钱办事。在财政预算中,地质灾害防治所需要的地质灾害勘察、治理规划、地质巡查等工作没有明确的划块经费。宁武县最近的一次地质普查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煤矿井下实地勘察更不可能了,只能对一些资料大致推断。直到两年前山西省国土勘察部门出钱为每个县搞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二是无人"懂事"。宁武县的国土资源局共有10个行政编制,实际上工作人员达120多人。在这洋洋可观的队伍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是学地质专业的,没有一个人真正弄懂地质知识、能看懂地质报告。2002年在原地矿局与土地局机构合并时,一大批领导的子女、亲属想尽办法挤进国土资源局"吃闲饭",县财政拨给国土资源局的经费大部分花在了"人头工资"上,极少有余钱办那些基础性的勘察或巡查工作。

  在不少煤炭主产县了解到,国土资源部门的人才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学地质专业出身的国土局长和业务科长少之又少,有些局长、科长连起码的地质术语都不清楚。但另一方面,近年来从地质和煤炭院校的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就业无门",更不会分配进门槛很高的国土部门。

  三是无人管事。首先是国土资源部门内,没有一支地质灾害巡查和日常管理队伍。其次是国土资源、安监、煤管等部门没有形成协作沟通机制,尤其是对于煤矿地质塌陷灾害,没有一家真正抓在手上。

  刘孝斌建议,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应通过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分流闲余人员,重用地质、国土和矿业专业人才;抓紧建立煤矿地质灾害治理保证金的收取机制;组建一支高效敬业、配备较好的巡查队伍,尽快在产煤重点县建立"地质灾害及时报告和预警制度"。

  还有专家建议,煤矿开发与建设时一定要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应先治理后施工。对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小煤矿要坚决关掉。国家应当建立严密而明确的责任体系,从法制上实现"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塌陷治理机制。

  经济元气大伤 执政隐忧暴露

  宁武不"宁",事故除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对其经济发展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去年的"7·2"事故后,全县煤矿停产整顿达数月之久,宁武的经济发展因此受到严重挫折。昔日在忻州市GDP和财政收入排名靠前的宁武县名次大幅后移。据介绍,煤炭经济火热时,宁武县移动公司一个月可收入300万元,而自去年发生"7·2"事故后,三个月的收入还不到100万元。去年以来,宁武县的煤矿停产整顿,与煤炭经济的相关产业日益萧条,往日热闹的宾馆没人住了,饭店没人吃了,连拾破烂的都在矿上拣不到啤酒瓶子了,宁武县煤炭产业链受到了沉重打击。不仅如此,宁武县的经济还影响到离此不远的朔州市的经济,许多消费数据骤然下降,其中主要是宁武县煤老板的消费大量减少。

  宁武县的经济元气大伤,据说县财政快到了发不起工资的地步。由事故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使当地的干部群众非常担忧党委、政府和干部的执政能力。

  一忧,当地干部还有无"守土有责,领俸事公"的基本职业意识?当地政府连一方水土和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保证不了,还谈何科学发展?宁武县东寨镇"7·7"特大爆炸案发生后,忻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天桐气愤地说:"这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差、工作不扎实、甚至失职渎职!

  二忧,国家三令五申的政策规定为何在这里落空?宁武县委一位退休干部忧心忡忡地说:"打击私挖滥采、抓好安全生产、查禁非法爆炸品,这都是国务院常抓的大事。为什么偏偏在我们宁武,黑煤窑、黑炸药、违法顶风生产就能生存?"另一位在职干部说,"对策比政策多,利益比法规硬。这就是基层的潜规则。"

  三忧,"要命产业"何时能"长命"?近期来,宁武县一些领导反思,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一旦遭遇大型矿难等意外情况,经济马上下滑。煤炭是支柱产业、"皇粮产业"和"要命产业"。财政收入和发工资主要靠煤炭,"要命产业"是指煤矿安全问题突出,重大事故不但夺去了许多无辜矿工的生命,同时也重创经济,老百姓的工资拿不到,生活上被"卡脖子"。宁武县在农业上有明显的小杂粮特色,发展畜牧条件较好,汾河源头生态旅游资源禀赋独特,这些"潜力产业"为什么成了长不大的"小老树"?








                       --来源:中国煤焦数字交易市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