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民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2-05-02 国家石油化工网国家石油化工网

474

    近一时期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现加速之势。无论是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首批人民币债券,开启了香港之外的'西方离岸中心',还是世行与央行签订代理协议,并委托央行代理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再或是央行调查统计司近日发布的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报告中阐明的政策立场,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已经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然而,信用货币的国际化归根到底需要有资源支撑。人民币国际化也许还缺少更重要的功能资源/能源计价功能。事实上,货币既是一种价值符号,也是一种价值和财富获取的手段。人民币国际化要真正引领中国由贸易大国、金融小国走向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通常遵循'计价结算货币—储备货币—锚货币'的基本路径,而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从19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到20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其中都演绎了一条国际主权货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崛起路径。

  当前,全球的石油等能源金融市场 交易几乎全部以美元定价,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无论是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无论是W TI(西德州中级原油)还是Brent(北海布伦特原油)。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石油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也使美国拥有强大的石油定价能力,而且'石油—美元'回流机制,更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资本利得。

  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至1.8万亿美元之巨。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下顺差的平衡。多年来O PE C(石油输出国组织)巨额石油美元与东亚国家出口型经济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撑着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由此构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这样一个稳固的资本流动封闭环,也进而影响着全球财富分配的流向。

  石油等能源是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波动就大大影响基本收益率预期。由于我国议价能力较弱,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较大(2012年升幅达到5.11%),这样,尽管201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仅增长6%,但支付金额却增长45.3%,汇率和石油价格对中国影响还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中国必须加快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人民币'体系,这将是人民币主权货币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崛起的新路径,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此外,我国还可以与非洲、中东、东盟等贸易伙伴协商,在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更多地以人民币计价,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与国际援助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只有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占比大大提高,才能保证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增长的需求,才能真正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稳固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