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料,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是中国烯烃工业进一步优化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烯烃规模日益扩大
2010年我国乙烯产能1519万吨/年,产量1419万吨,进口量81.5万吨,出口量3.4万吨,表现消费量约1497万吨,国内保障能力达到48%。形成6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企业,蒸汽裂解乙烯企业平均规模67万吨/年、装置平均规模54万吨/年,较2005年分别提高了58.4%和44%,规模效益突出,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截止到2015年,我国乙烯总产能将达2700万吨。
2010年中国丙烯生产能力1583万吨/年,产量1350万吨,进口量152.4万吨,出口量0.8万吨,表现消费量约1502万吨,当量消费量约2150万吨,国内保障能力达到63%。据悉,工信部公布的《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丙烯年产能达到2400万吨,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以上。
在烯烃产能不断增加的同时,它的原料——乙烷供应紧张:乙烷是烯烃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北美,但在乙烯生产能力增长潜力最大的那些地区,它要以吸引了的价格逐渐增加供应量,可能会受到限制。
经过多年的发展,烯烃企业规模效益、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10.16,0.23,2.32%)为主,中海油、中国兵器、神华、中国化工及外资企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即将发布的国家《乙烯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我国将通过加快在建大型乙烯项目进度、启动已经批复的“十一五”规划项目、对现有装置扩能改造,以及适度发展甲醇制烯烃等途径,大幅提高国内乙烯生产能力和自给率。
为优化乙烯行业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引导乙烯行业朝着“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乙烯行业“十二五”规划》有四点要求:
一、要继续做强做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石化产业群,建设中西部乙烯基地,改造提升东北地区乙烯工业。具体思路是,长三角地区将以上海、南京、镇海为中心,形成3-4个产能超过200万吨的乙烯生产基地,乙烯总产能占全国1/3以上;珠三角地区将加快茂名、惠州、湛江、揭阳等地合资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优势和特色产品;环渤海地区将以京津唐及抚顺为中心,布局大型乙烯装置;中西部地区则依托大型炼油项目,分别在兰州、成都、独山子形成3-4个乙烯基地。
二、新建乙烯项目必须要有充足优质的原料供应。要求年产100万吨乙烯装置,应配套年产1200万吨以上炼油能力;大型炼油—乙烯—芳烃—电力深度集成项目,每100万吨乙烯,则要求配套年产2000万吨以上炼油产能。
三、加快现有乙烯装置技术升级与扩能改造步伐,不断优化工艺参数和乙烯裂解原料,提高装置规模和氢气、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总收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四、不断优化和调整原料路线,降低乙烯生产成本。
鼓励以油田伴生气、凝析油为原料生产乙烯,支持发展以CPP为代表的重油制乙烯技术产业化,适度发展MTO、MTP为代表的煤制烯烃技术。
国外巨头纷纷扩产烯烃产能
为了在石化行业中“生根发芽”,国外化工企业看好烯烃产业发展。台湾台塑集团计划在2015年之前投资21亿美元扩大其在美国的天然气原料制烯烃产能,并增加相关的烯烃衍生物生产能力,因为美国的天然气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利安德巴塞尔计划投资3.5亿美元对得克萨斯的LaPorte裂解装置进行扩能,乙烯产能将扩大39万吨/年,达到118万吨/年,扩能项目将于2014年完成;陶氏计划大幅扩大美国烯烃产能,到2018年陶氏化学的丙烯产能将增加90万吨/年,乙烯产能将增加230万吨/年等。由此可见,化企对烯烃产业市场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在未来能够为石化行业作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