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洋国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等政策方针指出,福建省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推进临港工业、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目前,福建在生物生化、海洋药物研发、诊断试剂制品方面已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为加快推动海洋生物化工产业做大做强打下基础,海洋生物化工将成为福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型先导产业和未来的支柱产业。
政策东风指引发展
国家出台的《意见》、《规划》均指出,福建省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组织编制专项规划,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同时,要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海洋药品、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福建充分利用资源、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和化学生物产业,积极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开发和科研基地。
福建采用多种模型从海洋生物中筛选有生物活性的新的化合物,并用现代方法提炼加工,开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医药产品;建立一批海洋生物关键技术平台和基地,与相关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将二次开发的技术和产品产业化。2011年,福建省海洋经济总产值4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占福建经济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厦门在海洋生物制药和化学生物产业方面的科技优势较为明显,从而成为国内外最活跃的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目前,厦门已建立了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这是我国唯一的、国际上少数几个具备深海基因资源采集、研发能力的研究机构。
此外,厦门还将加快建立功能完善的海洋药物和海洋活性物质化学生物产业孵化器平台,形成以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加强海洋生物技术与下游产业的衔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厦门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日前被正式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开发和科研基地。
到2015年,厦门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在对接台湾相关产业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重要载体作用。
厦门市近年来在海洋与生命科学领域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100多项,研究领域涉及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细胞免疫、创新药研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生物药源制备、水产病害防治、遗传育种、海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等,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海水利用方面,福建已在国内率先利用海上风能开展海水淡化实验项目,将结合海水淡化引入海水化学资源提取工艺流程,向盐化工等海洋化工产业延伸,形成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显著的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
高新产品多点开花
根据国家提出的指导意见,福建省正加强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及研发平台建设,建立海洋生物资源研发中心、海洋高技术工程中心、新能源开发等实验示范基地,开发出多种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生物产品。
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易瑞灶介绍,该所开发的河豚毒素是一类戒毒新药,具有调节心率及降压作用,更可作为高效戒毒和局部麻醉药物,其麻醉作用比目前常用的局麻药强万倍以上,即将完成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海洋类戒毒药物。
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发的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项目成功对接,实现了该产品的产业化。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芬告诉记者,通过化学修饰技术处理甲壳质原料,率先制备出葡萄糖硫酸盐含量大于99%的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产品。该产品比同类国产和进口产品的纯度提高了20%以上,对骨关节炎有显著治疗效果,成为海洋糖工程科技成果转化进入产业化与商品化应用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海洋生物药源高纯度规模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现着手建设占地4万平方米的工业园,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年产量将从原来的数十吨上升为100吨,低分子量壳聚糖和壳寡糖年产量也将达100吨,可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厦门东海洋水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是福建最大的真蛸精加工产品出口基地,该公司采取膜分离技术,从真蛸下脚料中提取天然牛黄酸,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天然牛黄酸的提取工艺。据统计资料显示,国际市场对于天然提取的牛黄酸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仅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年需求量就达万吨以上。目前,东海洋水产品公司每年可生产50吨高品质的纯天然牛黄酸,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
据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福建省医疗检测与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养浩教授介绍,试剂级蛋白胨产品研发项目以低值鱼或低值鱼加工后产生的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集成创新分离纯化技术及清洁生产专利技术进行全物料的综合利用。目前他们已完成生化试剂级蛋白胨产品中试放大、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规模化生产成套工艺的工艺流程,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性研究;由该校研发的鲍鱼内脏β-逆水解糖苷酶催化制备心血管药物烷基糖苷化合物在国内外尚属首例,该三项成果入选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名录,目前产业化前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易瑞灶表示, 国家海洋三所、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围绕着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构建海洋微藻微生物发酵中试工程化、海洋生物产物化学修饰与结构改造技术、海洋生物国家标准物质与标准方法研发等技术平台,应用海洋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开发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工业酶、海洋生物标准物质等产品,为福建和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打造产业园区
作为我国4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份之一,目前福建省正按照《意见》提出的指导方针,打造多个以港湾为依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密集区,加快培育海洋药品、保健食品、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建设多个海洋开发和科研基地。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刘修德介绍说,今年是福建实现“十二五”海洋经济强省目标承上启下的一年,福建为推动蓝色经济再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加速海西蓝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目前,福建正以海洋现代渔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培育诏安金都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产业园、龙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中海源(莆田)海洋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园、宁德东冲半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等一批海洋产业园区,通过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带动大开发,推动海洋经济大发展,推动海峡两岸海洋与渔业深度合作。
福建诏安突出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总投资逾8亿元的全省第一个海洋生物高科技产业园——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力争通过5至10年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聚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园。目前已有润科生物科技、环球生物科技、台湾大家优藻等6家海洋生物医药企业进驻,总投资10.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3.5亿元。福建环球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投资1000万美元,共同开发生产海洋生物产品——琼脂糖。琼脂糖是从藻类中提取出琼脂,经过深加工转化而成,用于医学中基因分离、DNA鉴定等尖端技术。
同时,产业园已与厦门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产业园已被列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规划》和国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