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成本激增、产能过剩、下游需求萎缩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国电石企业总体微利。但在基本面较差的情况下,也有些电石企业的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因电石企业所用炉型和上下游关联配套不同,电石行业内企业间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
“目前本地电石出厂价为3450元/吨,吨产品约有500元的毛利。”5月3日,内蒙古君正实业集团副总经理苏明生兴奋地对记者说。
他说,君正实业原有4台2.7万千伏安密闭电石炉,正在安装、调试的4台4.5万千伏安新建密闭炉年内全部投产后,电石年产能将增至50万吨。由于母公司君正能源化工股份公司是依托乌海当地煤炭、石灰石等优质资源建设的煤、电、化一体化企业,现已具备2×15万千瓦中煤+煤矸石发电、3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200万吨/年原煤、26万吨/年烧碱以及大型石灰石矿山、电石炉尾气烧制白灰、石灰石尾矿+电石渣制水泥等生产能力,形成了布局合理、配套完整、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从而大幅降低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强了盈利能力。
以电石为例,今年以来,虽然出厂价一度探底至每吨3150元,低于大多数企业成本,导致全国过半电石企业减产或停产。但由于君正实业拥有自己的矿山和石灰窑,吨白灰成本仅170元,较市场采购价低200多元;又有自己的电厂,用电成本降低0.07元/千瓦时;电石就近供给母公司生产PVC,省去了运费和营销费用。这样算下来,企业吨电石成本不足3000元,在前期大多数企业亏损时,他们公司每吨仍有150元以上的盈利。而在目前大多数电石企业微利的情况下,企业获利更加丰厚。
苏明生透露,由于尝到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甜头”,君正能源化工股份公司正在蒙西、锡林格勒盟建设更大规模的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其中,蒙西基地2×30万千瓦中煤+煤矸石发电、4台8.4万千伏安密闭电石炉、40万吨/年PVC等一体化项目将于6月投产;锡林格勒盟基地将形成2×60万千瓦中煤+煤矸石发电、100万吨/年PVC及配套的电石、水泥生产能力。
但与君正实业相比,府谷黄河化工有限公司、青海东胜化工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白雁湖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日子明显过得“紧巴”。记者了解到,虽然这些企业也采用了国家鼓励发展的大型密闭电石炉,且对电石炉尾气进行了回收利用,但由于上下游配套不完善,各环节利润不能“通吃”,在目前市场低迷情况下,企业只能在微利中勉强维持。
“尽管我们对电石炉尾气进行回收利用,并通过优化操作,将电耗降至3000千瓦时/吨以内,但高昂的电价和不断上涨的人员成本依然将电石综合成本抬高至3200元/吨以上,每生产销售1吨电石,企业只能获得100多元毛利,净利率只有1.5%。”府谷黄河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茂荣对记者说。
“境况最差的当数那些内燃炉企业。”苏明生向记者介绍,在乌海,目前仍在运行的清一色是大型密闭电石炉,内燃炉企业已经因无力承受巨额亏损而自行关停了。
“不只是乌海,全国各地能有盈利并能维持正常生产的,70%以上都是密闭电石炉生产企业,内燃炉企业关停并转已十分普遍。”电石专家马占玉强调。
马占玉说,由于密闭电石炉可以方便地回收电石炉尾气用来发电、烧白灰、烘干兰炭或加工化工产品。加之密闭电石炉的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力成本低,使其吨电石综合成本较内燃炉低150~200元。在电石市场低迷、全行业微利经营的当下,这低出的100多元成本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内燃炉企业要么亏损经营,要么关门。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当电石价格低于密闭炉企业成本时,曾导致成本高企的内燃炉企业全面亏损。
对于电石行业出现的“贫富差距”,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理事长张玉认为,这属于市场竞争下的正常现象,今后会持续和加剧。
他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引导下,能耗低、污染小、资源利用充分的大型密闭电石炉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该协会掌握的情况,一大批新建大型密闭炉项目将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投产。届时,密闭电石炉产能占电石总产能的比重,将由目前的43%攀升至55%以上,电石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将提高,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将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骤然增加的产能,将进一步加剧电石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使那些能耗高、染污重的内燃炉企业成本倒挂现象更加严重,最终将因不堪亏损转产或关闭。“当这些落后产能退出后,电石行业又将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更高水平的竞争。这种螺旋式的优胜劣汰看似残酷,却符合市场规律,能加速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张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