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太阳能光伏电池被期待成日本电子业下一代的摇钱树。夏普、京瓷、三洋等企业为开发相关技术倾注了三十年以上的心血,曾经拥有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过半的份额。
曾几何时,太阳能是奥巴马绿色新政的亮点,美国总统甚至不惜亲自操刀注资光伏电池企业。
曾几何时,欧洲凭借政策补贴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德国企业Q-CELLS一跃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制造的领军。
然而从千禧年前后开始的太阳能市场启动和光伏电池全球竞争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却经历了一个大喜大悲的轮回。首先是日本企业败走麦城,2004年还拥有50%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全球份额,仅两年就跌落到25%,此后一路滑坡不止。借绿色新政吸金无数的美国太阳能制造商2011年突然玩起破产多米诺,就连奥巴马亲自注入5亿多美金联邦贷款的加州光伏电池企业SolyndraLLC也未能幸免,样板企业的倒产給反对派提供了攻击总统经济政策的把柄。4月3号Q-CELLS申请破产,世界为之哗然。昨天的领跑者,今天竟然被淘汰出局,太阳能江湖可谓是风云莫测。
光伏发电市场的凸现来自于政府补贴。为扶持再生能源,以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为首,欧美各国相继推出了五花八门的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用财政活生生地打造出一个空前的市场,引发了对太阳能发电和光伏电池制造业的全球性投资狂潮。问题在于过快的太阳能发电能量增长超出了各国政府政策补贴支出的预期,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更是压迫了欧美财政。不堪重荷的西方各国政府不得不相继出台对太阳能发电的限量购买、压低收购电价和废除补助等措施,致使光伏发电市场的增长势头受挫,在西班牙等国家甚至崩盘。政策泡沫来得也快,去得也快。
太阳能光伏江湖跌宕起伏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杀手的出现。2001年尚德电力在无锡成立,2002年投产了中国第一条大规模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005年上市美国纽约证交所。样板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光伏市场前途的中国企业蜂拥而至,导致2012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可望超过40GW,占到全球产能的半壁江山。今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预计为40GW,与中国产能相当,而中国国内市场仅为3GW,只有产能的7.5%。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大量库存导致太阳能组件价格狂跌,迫使看不到前景的欧美企业纷纷倒闭收场。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价格大战下囊括了世界生产量前三位的中国光伏企业也都陷入巨额赤字经营。业界巨鳄尚且如此,其他企业之惨状可想而知。
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十年成为左右全球行业命运的杀手,首先得益于信息革命下技术传播速度的加速。特别是像光伏电池生产这样的装置产业,通过购买凝练了生产技术诀窍的智能设备,企业可以迅速地获取生产能力。加上太阳能电池生产类似于半导体,新兴企业通过招揽海内外半导体人才可以迅速打造技术团队,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是沉淀了大量优秀的生产管理人才。此外,通过上市、风投等手段,在发展新能源政策的光环下,光伏企业较容易从海内外获得巨额资金。当然还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支持。以尚德为例,从催生到金融危机中企业的脱困,无锡市政府的扶持都至关重要。
另一个要素是,在中国特别是在长三角已经形成了跟光伏产业相关的巨大产业集聚,能够迅速实现高效率的配套和分工合作。凡此种种,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爆发提供了前提条件。
但是非理性的冲动和盲目的重复投资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行业政策的失控、地方政府的拼比、投资的狂想曲、企业的同质经营,不仅像黑白棋一样把光伏产业从一个暴利行业一瞬间打压成薄利甚至负利行业,而且还让中国企业不能像欧美企业那样在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能够果断地退出,这场看谁能扛到最后的游戏还将继续耗费巨大的财政和金融资源。从光伏产业十年走过的道路来看,中国具备了产业大发展的诸多条件,但还缺乏发展的理性、冷静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