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首现全行业亏损

   2012-05-15 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报

4

    一部分员工已经放假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是河北一家中型钢企的现状。该公司一位高层李经理告诉记者:“实际上从今年开始,一直在亏损,只不过近期形势更为恶劣。公司3条生产线,停产1条,另外两条生产线也在减产,幅度在20%至30%之间。”

    李经理同时告诉记者,在当地,已经有不少企业处在了半停产状态。

    另据记者了解,当地情况最好的一家钢企,月均利润也下滑了近9成。兰格钢铁网研究报告称:据河北地区部分钢厂透露,钢厂炼钢早已陷入亏损状态,目前吨钢亏损在100元左右。

    这种亏损的情况在行业内蔓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也是全国工业利润降幅最大的行业。首钢股份预亏逾1.4亿元,鞍钢股份预亏18.9亿元。全行业亏损下,钢铁业粗钢年产能却已达9亿吨,而钢铁“十二五”规划中的需求量峰值不过7.7亿吨至8.2亿吨。

    有分析师认为,钢企减产最多只能起到缓解亏损的作用。需求打不开,天气等因素也制约用钢需求的放大,另外,受国际钢市相对疲软等因素影响,钢厂5月出口订单明显回落。因此,6月份可能会有部分钢厂重新陷入亏损而减产。

    下游需求难见曙光

    钢企萎靡的最大原因来自于下游需求的疲软。

    李经理的公司主要生产建筑钢材。“半停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李经理说。

    担忧房地产市场崩溃是这些中小钢企普遍的想法。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陈克新表示,对于今后中国房地产价格走势,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多数观点认为,在国家严厉调控房地产政策之下,今后商品房价格可能会有10%以内的跌幅,长期来看,价格还将震荡走高。也有部分看法,认为年内一线城市房价会有30%,甚至50%的普遍下跌。这种预言其实是很可怕的。一旦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势必引发中国房地产市场崩溃,进而导致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物流等多个消费钢材重要行业乏力。受其影响,急剧膨胀起来的中国钢材市场也一定会崩溃。

    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7%,增速比1月至3月回落4.8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95.62,比前一月回落1.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商品房销售低迷。

    以北京为例,北京去年土地出让金比前年少收入600亿元,而今年第一季度仅为134亿元,这严重影响了建筑钢材的销售。

    兰格钢铁网分析师李皓告诉记者,旺季不旺的现象在今年4月份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政策上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导致春季钢材消费同比大幅度下滑;另外,高铁、汽车、家电等市场的不景气,也对钢材市场起到一定的打压作用。钢材终端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钢厂订单减少,尤其是一些中小民营钢厂,接单量明显少于往年。

    家电用钢也不乐观,这将制约板材的销售。数据显示,在去年52家家电上市公司中,格力电器、美的电器、四川长虹等大型企业存货金额都超过百亿,表明家电需求并不旺盛。

    一些钢企出台的未来板材价格并未出现涨价的苗头,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宝钢对后期板材市场需求不看好。

    艰难时刻仍将持续

    不仅仅是李经理所在的河北省,南部省份的钢企日子同样难过。

    湖北一家钢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项目都已经被迫停产了。而四川一家铁合金企业已经选择停产。

    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曾公开表示:“现在全国有钢生产能力的企业有550多家,有铁生产能力的企业有770多家,轧钢企业有3000—4000家”,“我们钢企这么多,一到市场不好的情况下,竞相降价,上游的成本根本没法传递到下游。”

    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钢协的会员企业生产的热轧板卷每吨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低490元,冷轧板每吨低470元,而去年全年平均吨钢赢利仅为130元。

    王晓齐甚至认为,钢铁企业效益处在亏损或微利的严峻形势将成为常态,估计会持续3年至4年时间。

    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分析说,受内需增长下行、企业经营风险上升、生产成本仍然较大、供求严重失衡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今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相比,钢铁行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可能更大、更为持久。

    李经理告诉记者,中小钢企面临的生存压力比2008年还将复杂,一旦出现问题,许多钢企将被迫停产、减产,甚至有被合并收购的危险。

    李经理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很多中小钢企在即将到来的夏天将会再次面临限电,即便夏天钢材价格升高,中小钢企也将无法安全生产。

    据了解,钢企一直是用电大户,整个钢铁行业的生产耗电量相当于整个社会用电量的20%左右。

    面对这样的现状,中钢协已提出“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促盈利”的举措,强调“售价低于制造成本不生产,没有合同不生产,不给钱不发货”。

    也不都是坏消息。“一些探底迹象也在显现,这主要是全球制造业呈现回暖态势。譬如4月份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4.8,比3月上升1.4,为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期中国制造业指数(PMI,国家统计局公布)为53.3%,比3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并且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陈克新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