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太阳能已败阵 大陆全盘布局掌握定价权

   2012-06-07 世纪新能源网世纪新能源网

27

  日前日经社发布评论称,被视为明日之星产业的太阳能,不待决战,台湾恐已败阵。

  2012年5月25日傍晚,中美晶总经理徐秀兰步出会议厅,驱车回公司。车门重重关上,好似她沉重心情。方才会议主题,是如何提振台湾太阳能产业的竞争力。

  这个问题被讨论太多次,她不只一次,向政府、国营企业建言,甚至与太阳能业者会商,希望大家不要把鸡蛋全放在“太阳能电池”这个篮子里,应往上下游发展,并且自主开发石英坩埚、晶圆切片钢丝等关键耗材,“台湾有技术这么好的中钢,开发这些耗材并不难,我估计3年吧?只是要不要做的问题,”徐秀兰沉痛的说。

  因为徐秀兰最担心的对手,就是发展速度如飞的中国大陆。

  2006年底,靠经营电厂而致富的中国大陆“电王”朱共山,主导旗下保利协鑫(GCL)投入新台币300多亿元,发展太阳能上游多晶硅(PolySilicon),靠着持续高速扩产,不到5年就产能全球第一;前年,保利协鑫向下跨足太阳能硅晶圆,更是短短不到1年,就摘下全球龙头宝座。

  保利协鑫,只是中国大陆太阳能高速扩张的例子之一,摊开中国太阳能供应链,从最上游的多晶硅,一路到下游模块,大陆不仅每一个领域都布下重兵,更早已是全球最大的生产聚落;讲白一点,太阳能从上到下的全球产品报价,全看中国大陆的脸色。

  相形之下,台湾产业资源全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我们有半导体的基础,只看(电池)转换率的话,台湾赢过大陆;可是中国大陆(产业)完整性够,耗材也全部为自己出来”,徐秀兰忧心忡忡地说,比整体竞争力,台湾是败北的那一方,没有完整产业链、无法掌握关键耗材,“(台湾)武功再好,也还是做不出来。”

  换言之,在太阳能产业,台湾业者从低技术门槛的下游切入,只图赚快钱,但大陆一开始就采取一条龙策略,用国家力量扶植业者,直接吃下整个产业链,6年就享有市场定价权。对太阳能产业来说,台湾海峡这道防线,始终不存在,这是个台湾还没登陆,就先失败的产业。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