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电量增速放缓,电厂库存高 港口煤满为患

   2012-06-08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

409

  [“今夏缺电总体情况相对会好一些,一方面因为煤炭供应比较好,另外今年水电形势非常好,如果天气正常,可能电力缺口不会那么大。”]

  煤炭市场的萧条,使发电企业本该为“迎峰度夏”积极储煤的时候却表现得异常平静。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指数创下年内新低,煤价下跌趋势已经确立,与之相反的则是煤炭库存已创2009年以来的新高。

  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发电企业库存处于高位,“去库存”意志坚定,煤炭采购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港口库存高企,预计各主要发运港口将采取“疏港”措施,这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动力煤价格下行的预期,加之近两年进口煤炭不断增加,已经明显挤占了国内煤炭的份额。这使得港口“煤满为患”,价格跌至年内新低。

  煤价创新低库存创新高

  海运煤炭网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768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下降了6元/吨,环比跌幅0.78%,较去年同期水平下跌幅度已达9%。该指数已经连续第五周下降,累计下降19元/吨,已经创下年内新低,也是2011年3月下旬以来的低点。另外,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交易价格的中准水平降至760元/吨,比发改委规定的电煤最高限价水平低40元/吨。

  另一方面,煤炭中转港则是“煤满为患”。据统计,截至6月7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经达到879.5万吨,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下游电厂库存也不断攀高。中宇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重点电厂5月底的存煤数量比4月末增加了1248万吨,比去年5月末增加了3000万吨,存煤可用天数为27天,比4月末增加了4天,比去年5月末增加了9.4天。另外,截至6月初,六大电厂存煤总量由5月初的1483万吨上升到1678万吨,一个月时间里增加了195万吨,增幅达13.1%。

  华能山东淄博电厂燃料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现在电厂的库存很高,买进的煤炭量非常少,现在电厂都想着怎么降库存。因为对后期煤炭价格预计还是走低的,所以也不会大规模买煤。”

  中宇资讯分析师关大力表示,当前国内动力煤市场形势不乐观,国内工业用电量增速放缓,天气还未到高温时节,居民生活用电水平一般,加上近期南方地区雨水丰富,导致水力发电大幅增加,南方不少电厂停机检修,煤耗大幅降低,库存迅速上升。

  今年1~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发电量的增速一直下滑,从1~2月份的9.7%的增速下滑至4月份的0.7%。

  “经济增速放缓对电企的发电量是有影响的,目前电厂机组的负荷率在60%~80%之间。以往6月进入夏季之后,机组负荷率通常在85%以上,甚至是满负荷运转。但现在许多电厂如果有4台机组,会开三台,另一台检修。”上述华能山东淄博电厂燃料部负责人说。

  生意社动力煤分析师李倩认为,目前煤炭中转港、消费地接卸港煤炭库存高企,煤炭压港情况严重,动力煤价格下降趋势已定,降幅或将进一步加大。

  “6月初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经济似乎仍处于探底过程之中。”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李学刚表示,这表明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运行环境不仅没有改善的迹象,反而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今夏电力缺口或减小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煤价下降会不会促使发电企业多发电,减小电力缺口?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迎峰度夏期间缺电是一种必然现象,特别是华东、华北、华中、南方等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很强的地区都会存在这种问题,但总体来说,今年总体形势相对好一些。

  “一方面经济形势回落,增速放缓,导致煤炭需求下降,因此煤炭供应比较好;另一方面,今年水电形势非常好,1~5月份水电同比增长30%~40%。如果今年天气正常,可能电力缺口不会那么大。我个人认为电力缺口约在2000万千瓦。”薛静说。

  同时,发电企业也表示目前电力供应形势比较平衡。河北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工作部赵志涛介绍说,虽然今年夏天用电缺口依然存在,但仅从掌握的本区域情况来看,应该不会很大。

  同时,不断下跌的煤炭价格无疑会改善电企的盈利状况。去年,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一直在“喊亏”,并将亏损原因归结于高位运行的煤价。不过,进入2012年后,由于煤价“跌跌不休”,发电企业的日子好过很多。

  薛静表示,“煤炭每吨下降了大概50元,在能够正常发电的情况下,火电企业的边际利润还是有的,今年5月份的情况不错。另外,水电发电量增加之后,对发电企业的利润有了支撑。

  赵志涛也表示:“煤价下降,发电企业的单位成本降低,去年又上调了一次电价,因此火电的盈利状况将有所好转。”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