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化工业“超量”瓜分沿海空间

   2012-06-14 经济参考报

173

  12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2)》。这份“海洋国情咨文”指出,随着新一轮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布局基本完成,涉海行业尤其是重工业正在瓜分沿海空间,开发利用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凸显。

  记者12日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报告全文显示,从“十二五”涉海产业和行业发展规划看,海洋渔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钢铁工业、石油开采业、石化工业、滨海旅游业、电力业等,大多临海布局,彼此交叉,相邻紧密。上述行业在岸线、滨海土地、浅海滩涂、近岸海域等空间资源上,呈现“超量”瓜分态势,行业冲突、用户矛盾进一步突出。

  一位参与编制上述报告的专家向记者透露,“十二五”期间,钢铁、石化、造船等重化工业仍将继续大量布局于沿海地区。他举例说,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中有五个落户沿海,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大多集聚沿海地区,全国九大钢铁基地有六个布局沿海。

  沿海和近远海经济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一系列沿海地区的开发规划先后获批,这些规划的实施,将在中国的沿海地区掀起一场新的重工业发展高潮。大部分新建的重工业项目都选址在围海造地形成的土地上,带来较大的潜在风险。

  近两年来,中国接连发生几起重大的沿海工业污染事故,对有毒有害的重化工业沿海布局敲响了警钟。如2010年大连新港爆炸及其引发的石油泄露事件、2011年大连福佳大化二甲苯储罐泄露险情等。此外,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仍在增加,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依然是海水污染的重灾区。

  尽管海洋经济呈现高产值、高增速态势,但投入产出率并不乐观。报告显示,总体上,海洋产业的产出效益较低,仅为10亿元/万人左右,与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建筑业产出效益相当,较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小,较金融和信息产业差距更大。

  具体而言,一是资源利用型产业(如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产出效益较低;二是制造型海洋产业(如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业)产出效益处于第二梯队,保持在20亿元/万人的水平;三是服务型海洋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的产出效益较高,其代表分别为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交通运输业。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虽然属于资源型行业,但该行业技术比重、资本比重远远高于一般资源行业;滨海旅游业虽属于服务型行业,却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多,产出效益较低。

  担任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专家组成员的一位权威专家12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产出效益较低的产业,基本上都位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的产业链低端。

  他表示,自己在某地调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时发现,作为当地所谓“支柱产业”的修造船业,“焊的只是船壳子,根本设计不了通信系统,自己只有四肢,脑子是别人的”。

  海洋产业的扩张冲动也在冲击原有资源容量。报告显示,受海洋资源的探采、提取技术及设备力量不足的制约,海洋产业尚未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报告举例称,2010年,中国的海水产品加工量已占到海水产品总量的50%,却因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出口海产品每吨价格比进口海产品低近20%。此外,海水利用产业链尚未形成,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后处理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对于沿海各地对沿海工业布局的青睐,上述参与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权威专家分析道,一是钢铁、石化等行业“两头在外”,铁矿石、原油进口依存度较高,钢铁、化工品也大量出口,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更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二是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国情下,围海造地能用每亩地几十万元的投入,换来每亩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对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都有很高的吸引力,“当前,填海速度远超招商进度已酿成恶果,多个沿海省份已有大片新地闲置。”

  上述专家透露,“十二五”海洋产业目标增速定在8%左右,仅高于GDP目标增速1个百分点,海洋产业将不可避免地告别两位数增长时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全国招募】国兴智能,诚邀合作伙伴! 向AI要石油,华为发布油气行业上中游领域最新联创成果
如何破解危险气体泄漏检测难题?Vertex公司揭秘:FLIR Gx320成检测利器! 科思创推出新型胶粘剂解决方案,赋能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甲烷减排出新规,FLIR G系列OGI热像仪完美契合新需求! 强健安全筋骨,汉威科技以传感先导筑牢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根基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