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矿股价飞涨是“虚假繁荣”大戏

   2012-06-14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报

47

  在持续低迷的股市里,总是能找到炒作的题材,而矿产资源概念股依旧是“永恒”的话题。自今年以来,除了钢铁、有色金属以及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之外,有更多非主营业务上市公司(如纺织、医药、电器、汽车、化工以及消费品等领域)染指矿产资源业务。

  一时间,上市公司新一轮矿产资源概念股掀起炒作热潮。

  然而,在这其中,企业重组、收购、兼并矿产资源的消息不断,孰真孰假难辨真伪。作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更应该冷静观察,仔细辨明。

  企业涉矿股价必涨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沪深两市涉矿的上市公司数量就呈不断上升趋势。

  粗略统计,从2011年到目前,两市共有8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涉及矿产资源业务,并且到目前已有超过20家公司宣布涉矿。而这一现象在2010年之前并不普遍。

  从去年西藏发展涉足稀土业以来,到近期的科学城、斯米克、中捷股份、永安林业、鼎立股份,再到上周的金飞达、云天化、升达林业,一次次上演的涉矿概念股的狂热并没有因为A股市场的疲软而退潮。

  换句话说,只要涉矿,股价必涨,上市公司屡试不爽。

  理论上来讲,不论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就像纺织企业投资房地产一样,只要上市公司自有资金闲置,那么投资矿产就无可非议;从法律层面来讲亦是如此,法律及监管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允许投资矿产业务,也就是说,即便是投资矿产失败也无须承担法律风险。

  然而,矿产资源开发短期内难以见成效,并且涉矿消息是否属实也很难得到确认,再加上游资炒作、大股东减持等多重因素,都推高了投资矿产资源概念股暗藏的风险。

  以西藏发展为例。2011年3月,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出资2亿元参股设立德昌厚地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持股26.67%,自此开始涉足稀土。借助稀土概念股火暴的东风,西藏发展股价从2011年初的8.62元一路冲高至8月份的38.59元最高价,累计涨幅将近350%。但在此期间,西藏发展两大股东,西藏光大金联实业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东西藏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累计套现西藏发展总股份21.81%。

  随后,该公司在去年9月23日发布公告称:“鉴于目前相关条件尚不具备,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承诺自公告之日起至少三个月之内不再筹划资产重组事项。”自此,西藏发展股价一路下滑,截至目前,股价处于19.8元上下。

  涉矿公司业绩不如预期

  实际上,与二级市场矿产概念股“逢矿必涨”的行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涉矿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未实现市场预期的增长。可以说,涉不涉矿跟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没有必然联系。

  矿产投资高涨的根本原因在于,能源及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属于高回报板块已成为资本共识。而在通货膨胀、货币紧缩、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主营业务持续低迷、甚至亏损的大背景下,矿产投资俨然成为众多上市公司化解危机的好题材。

  去年,TCL就凭借在矿产投资上的盈利掩盖了其主营业务的颓势。2011年的营业利润为12亿元,但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支净额高达11亿元,即TCL集团半数以上的利润并不来自于主业。

  而2010年的情况则更为糟糕,TCL集团账面上的净利润为4亿元,但营业利润却为-1.6亿元,若TCL集团未能在主业之外获得大量的营业外收入,则公司的财务数据将极为难看。

  TCL集团经营性盈利能力不足,且高额折旧,将成为该公司的隐忧。尽管在今年4月TCL对外宣称在内蒙古和新疆涉足煤炭资源、金属矿产等项目,但截至目前,TCL集团并未取得勘探权,涉矿一说仍停留在概念阶段。

  投资者不妨自己数一数,与上述列举的上市公司涉矿相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或直接出资设立矿产企业或定向增发收购矿企股权,尽管形式不一,但都直指矿产资源。

  6月7日科力远就发布公告称,拟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鸿源稀土100%股权。受此利好刺激,科力远7日开盘即封住22.92元的涨停位。无独有偶,6月5日国土资源部网站出现一则《世界最大钨矿诞生记》的醒目消息,后经媒体报道,“厦门钨业投20亿探出3000亿”的传闻满天飞。6月6日,厦门钨业紧急停牌。尽管该公司后来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并未参与江西大湖塘钨矿的勘探开发”,但在7日复牌的厦门钨业依旧上涨5%。

  而实际上,科力远和厦门钨业7日的强劲表现只是近期涉矿概念股爆发的一个缩影。不能说全部这样,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套路”是事先公开披露重组、收购与矿产资源有关的消息,事后再做澄清进而引发股价飙升,紧接着大股东实现套利并逃离。不要说中小投资者了,就连部分机构都被高位套牢。

  涉矿股投资无异于赌博

  在笔者看来,重组、收购消息的公布并不意味上市公司涉矿前景就“一片光明”。矿产项目的专业程度要求很高,尤其对未曾有过矿产经营实际经验的涉矿上市公司来说,其面临的各环节风险更大。

  上市公司除了需要完成重组或是矿业股份收购事宜,还要经历地质勘探、项目评估、可研报告、环保评估等审批环节,而在手续上,还要通过申报、审批进而获得探矿权证、采矿权证等生产经营许可证。

  而依照上述审批流程,完成这个周期通常需要经历数年,这期间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工和资金成本来运营,再加上股东大会投票、证监会审核等多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重组受阻。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优势资源所剩不多,且较为分散,多数矿产属贫矿,开采成本极高,资金实力不达标的企业根本难以成功采矿,而涉矿上市公司往往在资金方面并不充裕,因而最终未能将矿产资源转化为业绩。

  另外,矿业资源价值难以评估,甚至连上市公司自己都不一定能准确评估。中小投资者就更无法掌握矿业资源的准确资料,从而导致难以把握涉矿股的投资机会。而跟随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来参与炒作,无异于赌博,而且赌赢的机会相当渺茫。

  目前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状态,以及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都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很大的下行压力。而中国股市是否能够真正回暖,不是依靠炒作热点板块就能确定的,尤其是矿产资源领域,并没有真实的市场需求拉动。涉矿股价轮番飞涨只能是上演的一场场“虚假繁荣”的大戏而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