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朵“金花”耀海外——记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非洲勘探室的巾帼们(图)

   2011-05-13 石油石油

284

  她们中有些人和男同志一样,曾在非洲大地留下足迹;还有的人从非洲室成立一直在这里工作,被人们称为“老非洲”

 

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非洲勘探室的巾帼们在一起研究地质资料。

  一提到搞海外石油勘探,不了解情况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男人们的“专利”。可当你来到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非洲勘探室,你会看到,27位同志中有10位是女同志。她们中有的人和男同志一样曾在非洲大地留下足迹;还有的人从非洲室成立一直在这里工作,被人们称为“老非洲”。

  石油“花木兰”的情缘

  刘爱香2001年1月来到海外研究中心,当年11月被派到苏丹六区勘探开发部工作,一呆就是4年。刘爱香回忆说,最痛苦的是2005年。那一年,孩子面临中考,非常需要母亲的关怀和照料,而苏丹六区正处于二期投产的关键时刻,产能建设井位部署到了最紧张的时候。刘爱香这个急呀,那份牵挂无法释怀。

  一天晚上,刘爱香给家里打电话,是孩子接的。当她问孩子:爸爸呢?孩子支支吾吾不肯说,越不说,她越着急,最后孩子告诉她,爸爸急性胆结石发作住院了。前线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批准她回国,刘爱香终于在爱人即将手术前赶到了病床前。

  爱人病情稍有好转,心系苏丹前线的刘爱香又为工作着急起来。当时,开发部从事地球物理的就剩下一个人,而好几台钻机在等着井位。家事、亲情、工作交织在一起。在爱人身体基本康复后,刘爱香请年迈的母亲帮着照看爷儿俩,自己含泪踏上征程。

  “拼命三娘”的故事

  “拼命三郎”本来是形容男子汉的拼搏精神,可海外中心非洲室的男子汉却把这个词改后,赠给了与他们并肩工作的女同胞。

  2006年9月,上级把乍得盆地的一块面积311平方公里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任务交给梁爱侠,要求在11月拿出成果后部署几口评价井,12月提交储量。面对资料品质较差,盆地断层非常发育的状况,梁爱侠没有退缩。她争分夺秒,每天吃午饭,她是最晚一个去;晚上,她在办公室工作到10点才离开。她为自己立下规矩,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解释中,梁爱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多种数据体并用,减少解释的多解性,终于高质量按时完成了解释任务,确保了2006年储量任务的完成。

  尤其让人们敬佩的是她工作时的忘我精神。2007年1月,随着乍得盆地一口探井获得突破,喜获工业油流,接下来的工作要对整个盆地重新认识。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梁爱侠患上了严重的颈椎、腰椎病,医生告诉她注意休息、多运动,但她哪里顾得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乍得项目连续报捷时,兴奋不已的梁爱侠早已忘记了自己的疼痛。

  一直从事非洲勘探开发地震解释工作的郑凤云,11年来,几乎把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年,郑凤云作为苏丹六区一个项目的骨干之一,配合老专家开展该地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和综合评价研究。研究中,她不仅学习专家的经验和技术,还寻求软件方技术人员的帮助,攻克了二维叠加速度场的编辑及合理应用这个难题。苏丹六区项目最终汇报时,他们被项目公司称为“综合地质研究的典范”。

  去年5月,手中忙着苏丹1/2/4区地震解释工作的史艳丽,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与非洲某国进行商务谈判,需要中方拿出一个方案。由于资料不多,经验不足,要在很短时间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其压力可想而知。生性好强的史艳丽不服输,资料不多就设法查找,时间紧迫就加班加点,经验不足就向身边的苏永地等同志请教。期间,史艳丽患了重感冒,为了争取时间,她一边吃药打针,一边工作,一天也没耽误过。付出终于换来了满意的回报,由于前期准备充分,这次商务谈判十分成功。

  巾帼们的快节奏工作

  一般办公室,一个人只有一台工作站,可物探组的王雪玲却一人占用两台工作站,一边是苏丹3/7区作业区的,一边是阿尔及利亚的资料,两边同时在运行。由于阿尔及利亚102a/112区块盆地构造比较复杂,一些主要储层等认识不是太清楚。为及时总结该区块阶段性研究成果,为第二口探井部署提供依据,作业区要求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攻下难关,完成主要目的层构造图,提出潜山圈闭类型的候选井位。为此,王雪玲每天一进到机房,一坐就是一整天。

  马陆琴可谓是“老非洲”了。来非洲勘探室工作8年来,她除了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外,还要安排好项目组其他同志的工作。仅2006年,她就负责完成了审批复探井井位40口、评价井井位10口、完成28口新井地层对比任务、12个新油气藏的地质分析和地质储量的计算工作。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接到紧急任务,她总是毫不迟疑迅速返回海外中心,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今年“五一”,测井组的李早红与爱人带上孩子到天津看爷爷奶奶。第二天早上6点多,李早红接到任务,“一口毛里塔尼亚探井、一口尼日尔探井均已钻到预定层位,并已完成裸眼测井,需要马上拿出解释结果”。“前方的需求就是命令”。时间不等人,李早红告别老人,开车带上孩子就往北京赶,终于在上午10点多钟赶回办公室,并很快将解释结果通过电波发往海外,翘首以盼的前方同志接到解释结果后,立即按照后方的指令展开了施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