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田灭火将如何突出“重围”?

   2012-03-26

22

  生意社03月26日讯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同时又是煤田火灾最为严重的省区。

  50多年来,经过新疆煤田灭火人的艰苦努力,新疆已经成功治理煤田火区40余处,保护煤炭资源500多亿吨,恢复生态植被约1100万平方米,累计减排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约4亿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新疆煤田灭火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全疆在燃煤田火区仍有42处,总面积900多万平方米,每年因燃烧损失煤炭资源约1000万吨,排放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约1800万吨,火区威胁煤炭资源储量约477亿吨。

  每年白白烧掉的煤炭资源知多少

  火在烧,或在山顶地表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或在山体里深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地方。就在转眼之间,一块块乌黑的煤被地火吞噬,化为灰烬和烟气。

  从地处天山北坡中段的玛纳斯县城出发,南行约60公里,便进入了玛纳斯塔西河煤田火区。

  3月19日中午,记者从山下望去,只见漫山积雪覆盖,山顶上有淡淡雾霭缭绕。沿着山路上行,积雪越来越少,四周的温度逐渐升高,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燃烧过的气味。在一处叫做“火烧洼”的山坡上,不时可以看到一股股热气从地表岩石的缝隙中喷出。因为有地热资源,几年前当地人在这里建起了休闲度假山庄。据当地人介绍,从山体地下冒出的热气,温度最高可达380摄氏度左右。人们在地热出气口处修建了烤炉,将地下热气引进烤炉后便可烤羊、烤鸡等。一只整羊放进烤炉不出一个小时,肉便烤好了。这些迹象表明,记者脚下踩着的正是一座燃烧的“火山”,在坚硬的山体岩层下,一团团“地火”正在熊熊燃烧。

  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一大队党总支书记齐维鹏已经在新疆煤田灭火一线征战了22年。他介绍说,在新疆很多地处山区的煤田火区,到了晚上特别是夏天的晚上,火区的很多山体都是通红的,远远看去似“万家灯火”。这是山上岩石吸收了地下煤炭燃烧发出的热量,温度急剧升高发出的光亮,而在这一处处火光之下,是大片大片的煤田被不断吞噬。随着煤层燃烧年份越来越长,靠近地表的煤层燃烧殆尽,许多的煤炭在烈焰中化为乌有,地表的山体也几乎成为了一个空壳,地表塌陷、植被消亡等地质灾害也随之产生。齐维鹏说,每每看到这种情景,他们既心疼又心急,恨不得像孙悟空一样借来芭蕉扇,一下将火灾扑灭。他说,从今年开始,玛纳斯塔西河、沙湾石河子南山、和布克赛尔和什托洛盖煤田火区这3个新疆最后的重点煤田火区将开始被治理。按照规划,这3处重点火区的火灾将于2015年被完全扑灭。

  在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蔡忠勇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新疆煤田火区分布图。他介绍说,自1958年新疆第一支专业煤田灭火队伍成立至今,新疆已成功扑灭煤田火区40余处,保护煤炭资源约500多亿吨,恢复生态植被约1100万平方米,累计减排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约4亿吨,这样的成就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新疆煤田灭火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去年新疆煤炭产量近1.22亿吨,而全疆每年因燃烧损失的煤炭资源就相当于煤炭产量的近十分之一,由此所造成的资源损失和对环境的破坏都是极其巨大的,加快治理便是当务之急。”蔡忠勇说。

  沉睡地下的煤炭为何燃起熊熊烈火

  “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见火焰呼呼,经年不息。”这段文字出自昌吉史志记载,是清代光绪年间关于昌吉硫磺沟煤田火区的描述。硫磺沟之所以在新疆负有盛名,不仅是因为当地盛产煤炭,更因为它百年不绝的煤火。自1874年有史料记载以来,硫磺沟煤田的大火烧了整整100多年。据推测,在这百余年间,一共烧掉了2亿多吨煤炭,当时它是全国和新疆煤田火区中燃烧面积最大的火区。不仅如此,由于硫磺沟处乌鲁木齐的“上风口”,每年因为煤田燃烧释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也成为了污染乌昌地区环境的重要“帮凶”。正因为此,硫磺沟煤田火区被列为当时新疆8大重点火区之首。齐维鹏告诉记者,从2000年初开始,国家和自治区正式启动硫磺沟煤田火区治理工程。历时4年,才将这里燃烧了百年的煤火扑灭。“浩浩煤海牵着天,新疆自古多奇观;天火烧得石头烂,守着乌金泪涟涟。”这是不知什么年代流传在新疆的一首民谣。今天听来,一种悲凉之情依旧会油然而生。

  新疆煤田火灾由来已久,曾有专家推断,有的火区可能已燃烧了成千上万年。沉睡地下的煤炭为何会燃起熊熊烈火呢?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的专家们认为,新疆煤田火灾的发生与地质活动、人类活动以及特殊气候息息相关。首先,新疆天山山脉是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地区,埋藏在地层中的水平煤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大多变为倾斜煤层,经流水冲刷和风蚀使部分煤层露处地表,暴露出的煤层与空气接触后产生氧化作用,随着积热增温就会引发煤田火灾。其次,过去历代小煤窑采煤工艺十分落后,也没有防火措施,煤窑着火后,矿主就会离开火区又另开新井,新井着火后再去别处开新井,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使得煤田火灾蔓延开来。就如已经治理的昌吉硫磺沟煤区,在历代至少上百年的开采过程中,煤田火灾也在跟着肆无忌惮地不断蔓延,最终形成了面积巨大的火区。又如奇台县境内的将军戈壁煤田,据推测早在唐宋年间,就有人们云集此地采挖。在周而复始的采挖过程中,煤海逐渐变成了火海,至今煤火尚未熄灭。此外,新疆大陆性高温干旱气候,也是助长煤田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客观原因。

  煤田火区治理后为什么又死灰复燃

  “新疆煤田灭火技术水平在全世界都处在领先地位,人员队伍能力也很过硬,完全可以完成新疆目前任何一座煤田火区灭火任务。”蔡忠勇自信地说。但是,对于这些年一些地方出现的滥采乱掘现象,却让蔡忠勇等新疆煤田灭火人只能无奈地叹息。而这种滥采乱掘现象,正是煤田火区规模迅速扩大、新火区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治区政协2011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些年来,一些单位或个人,在国家或自治区已经验收通过的煤田火区里擅自揭开灭火覆土层,滥采乱掘,结果造成了一些已治理的火区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煤火复燃现象,灭火成果保护令人担忧。仅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间,新疆新增22处煤田火区,面积137万平方米,每年燃烧损失煤炭资源约1000万吨。乌鲁木齐松树头煤田火区是自治区启动治理的第一批一般火区之一,火区面积24.47万平方米。经过治理,原火区高温、烟雾等征兆消失,火区温度也由灭火前的660摄氏度下降至70摄氏度以下,并呈稳定下降趋势,煤区大火已经全部熄火。但此后不久,就有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擅自揭开灭火覆土层“火中取栗”,滥采乱掘,致使火区局部复燃。类似现象目前在全疆较为普遍,尽管自治区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这已成为新疆煤田灭火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顽疾。

  记者从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了解到,按照煤田灭火规范,只要煤田火区温度达到70摄氏度以下且呈持续下降趋势,就属于熄灭范畴。刚熄灭的火区禁止开采,因为覆盖层一旦被揭开,使得煤层与空气接触,很快就会复燃。为了保护灭火成果,自治区先后制定了多项措施,但由于新疆煤田火灾区域分布广泛,加之现行管理模式缺乏一个责、权、利明确的履行职责主体,因而也就不能达到有效的监管目的。

  尽管已治理了大小煤田火区40余处,但新疆煤田火区规模依然在不断扩大,新火区也在不断产生。调查显示,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间,全区火区数量每年增加2处—3处,燃烧面积以每年34.27万平方米的速度扩张,造成了新疆目前仍然有煤田火区42处,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看着作业区煤田大火在日复一日的燃烧,而新的火区又出现,我们心里着急得火烧火燎啊,感觉就像是在和时间赛跑。”蔡忠勇说。

  根治煤田火灾的出路在哪里

  为加快煤田火区治理进度,保护珍贵的煤炭资源,2005年,新疆将扑灭全部煤田火灾的最后期限,由原来规划的2020年提前到2015年,并且从当年起,每年拨款1500万元,用于一般火区的治理。

  但目前,新疆煤田灭火依然存在着很大难题。一方面,煤田火区规模依然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煤田灭火资金严重短缺。根据过去的相关规划,新疆重点火区的治理资金由国家财政拨付85%,自治区承担15%的配套资金,以及一般火区的全部治理费用。

  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一般火区的燃烧深度、范围和等级强度都在不断加剧,治理难度也在加大。2006年全区煤田火区普查时,托克逊乌尊布拉克煤田火区面积只有6万平方米。而到了2011年,火区面积扩大到86万平方米,燃烧深度已达50多米,每年损失煤炭资源45万吨,火灾还严重威胁着周围地下30亿吨的煤炭资源。在当前火区规模不断扩大、新火区不断产生的严峻形势下,资金短缺成为彻底根治新疆煤田火灾所面临的巨大“瓶颈”。

  在今年自治区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委员张作祖建议,自治区应加紧建立煤田火区动态监测和防治技术中心,利用火区无线监测技术,卫星遥感、航空拍摄等先进监测手段,对全疆在燃火区、易燃区和关停废弃的矿井进行详细探测和监控,随时掌握全区煤田火区情况。同时,他建议自治区及早出台《新疆煤田火区管理办法》,明确煤田灭火成果保护的主体和其行为的法律依据,理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责任;将资源和环境保护纳入各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当中,加大对破坏灭火成果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火区复燃现象,彻底扭转煤田灭火成果和滥采乱掘现象“地方政府管不了,行政部门管不着,灭火单位无法管”的局面。

  延伸阅读与火神打交道的人

  “如果说煤矿工人的脸是黑的,那我们灭火职工的脸就是红的。因为在我们作业的区域,地下是火区,中间是热气,头顶是烈日。每时每刻都在和火神打着交道,脸色发红自不必说。”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三大队综合作业队队长马山这样描述着他们工作的艰苦。

  1958年,根据新疆煤田火灾肆虐的现状,周恩来总理批示:“要摸清新疆的煤田火灾,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措施。”同年8月,全国至今唯一的一支专业煤田灭火队伍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处正式成立。从1958年治理乌鲁木齐西山矿区井田火区为起始,这支队伍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

  根据50多年的灭火经验,新疆总结出一整套的剥离打钻注水注浆黄土覆盖综合灭火法。这套方法技术手段易行、灭火成本经济、灭火效果显著,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灭火方法。

  蔡忠勇介绍,灭火作业先是由推土机剥离土层,把火区作业面推平,然后往火区注水降温。接着用钻机往地下着火点打钻孔。之后,通过钻孔向地下灌注泥浆,将地下煤层和岩石裂隙封闭住,隔断煤层火源与空气的接触。最后再在火区地表覆盖一层黄土,使煤层和氧气彻底隔绝。蔡忠勇说,作业测孔里的温度不超过70摄氏度,地表不见水蒸气和煤焦油等着火痕迹,则证明“地火”被扑灭了。煤田火灾扑灭后,地温会缓慢下降,从达标的70摄氏度降到可开采的一二十摄氏度,大致需要10年左右时间。“煤田灭火是一项危险程度极高的工作,既需要讲科学,有时也需要一种勇气。”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一大队机械队副队长李成这样说。李成被队友们称为“新疆第一挖”,意思是指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勇气超人。李成介绍说,在每次灭火作业展开前,首先要开辟出一条通往山上火区的道路。这时,往往是一台推土机和一台挖掘机组成一个作业组打前站,一边寻找路径,一边推挖出一条简易路。在李成的记忆里,已经治理的轮台阳霞煤田火区是新疆煤田灭火历史上迄今难度最大的一个火区。轮台阳霞火区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火区大都地处半山腰,这里山势陡峭,一些山坡坡度最大达到了40多度。火区内最高温度达500多摄氏度。“当时推上山的路的时候,我感觉推土机的车头都仿佛立了起来,而到了山顶上时,又感觉整个推土机像是悬在半空当中,那种感觉让人惊心动魄。就这样,我们硬是推挖出了一条上山的路,又在山腰的火区开挖出了作业面。”李成说,开挖作业面的时候,地表温度很高,人在推土机或挖掘机的驾驶室里工作,胳膊不小心靠到车窗玻璃上就会烫伤皮肤。推土机或挖掘机工作一会儿,就得赶紧开出火区降一下温。而驾驶机械的工人也是浑身湿透,大汗淋漓。有时他们发现,机器表面的漆面隐隐发蓝,像是烘烤了一层珐琅彩。由于很多火区地下煤层已被烧空,机器或者人在上面作业时,危险也就无处不在。2010年7月的一天傍晚下班时,李成和同事为防止发生意外,特意把机械停放在离作业面稍远的一处空地上。等第二天早上他们上到作业面时发现,前一天工作的作业面竟然塌陷下去一个大坑,坑里热浪涌动。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李成和他的同事们硬是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最终将阳霞煤田火灾彻底降服。

  视点随评治理煤田火灾需要新思路

  2.19万亿吨的煤炭预测储量、42处在燃煤田火区、900多万平方米在燃面积、1000余万吨的年燃烧损失值、1800万吨的温室及有害气体年排放值。这组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关于新疆煤田火灾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新疆虽然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煤炭预测储量约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2%。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田大火多烧一天,宝贵的煤炭资源就减少一份,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应增加一份。

  令人痛心的是,除去自然原因,煤田灭火的严峻形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滥采乱掘造成的。多年来的煤田灭火实践启示人们,如果只重灭火,忽视对滥采乱掘行为的打击,势必会事倍功半,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煤田火灾肆虐的态势。治理煤田火灾,必须双管齐下,从加大灭火力度和加强对煤田开采的管理两方面同时推进,方可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疆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最为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必须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必须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负责。我们常说,新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再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经不起挥霍和浪费。在治理煤田火灾这个问题上,我们实在是拖不得、等不得,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当务之急,除了要从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上加大力度外,还必须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入手,杜绝一切滥采乱掘现象,从根本上扭转煤田火灾的严峻形势,向新疆各族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