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油气发现为己任——记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长庆事业部60101队队长董国敏(图)

   2011-05-13 石油石油

383

图为董国敏在精心研究我国首套快速成像测井仪器。崔卫坤

  个子不高,有些瘦弱,朴实而平常的外表,戴着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后面是思索的眼神,笑起来满脸孩子般的率真与可爱,整个人一看就是一个乐在天涯走四方的石油人。

  在长庆油田主产区的黄土高原上,记者认识了中国石油测井公司长庆事业部60101队队长董国敏,一个以发现油气为己任的石油测井人。

  矢志找油:立足本职,刻苦钻研

  2001年,董国敏从石油地质勘查专业毕业,远离家乡和学校,来到陕甘宁老区的长庆油田。他只想到艰苦的石油勘探一线去,用所学知识去发现石油天然气,追求人生的价值。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让董国敏养成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敢于挑战、任劳任怨的性格。在师傅李西宁手把手的引导下,董国敏从井口工、绞车工干起,一直到操作岗,逐岗熟悉,练就过硬本领。工作之余,董国敏学习了测井和地质方面的科技论著,很快就娴熟地掌握了测井关键技术。不到一年的野外实践,董国敏很快成长起来,实习期未满就成为同批大学生中率先独立顶岗、担任小队长兼操作工程师的年轻人。

  “发现油气层是测井的本质”是中国石油测井公司5000名职工共同的座右铭。作为一个最基层作业队的灵魂和核心人物,董国敏更是以此为使命、追求。

  当时,董国敏所在30101队使用的SKC92型数控测井仪设备是事业部最老的一台设备。在董国敏的驾驭下,30101队在转战长庆油田沟沟壑壑的3年时间里,优质高效完井183口、固放磁测井198口,资料合格率达到100%,优等品率达到95.5%,名列事业部前茅。

  最旧的设备取得了最优的业绩,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答案其实很简单:尽管是老旧设备,董国敏一有空,就抓紧时间检查保养,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全部排查,直到设备干干净净、完全正常,他才肯去休息。几年下来,董国敏花在设备整修上的精力是别人的几十倍。董国敏还经常同仪修人员一起查找故障原因,学习并掌握了各种井下仪器维修和保养技术,这让他在作业现场就能处理一些仪修人员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时效和资料准确性。

  对石油勘探开发来说,物探是寻找构造,钻井是打开地层,测井就是判识油气层。构造找到了,地层打开了,如果在测井的环节上漏失了油气层,那么前期的所有投入就会付之东流,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董国敏经常告诫自己和同事:“我们要对自己的资料负责一辈子!不然,就对不起中国石油人这个称呼!”

  辽河油田钻井二公司32825钻井队平台经理白峰说,钻井时经常会有一些杂质留在井底,导致测井仪器下不到井底。董国敏到他们队作业,每次都提醒他们再往下打一点,并把井底清除干净,然后才进行测井作业。

  白峰感慨地说:“这18米井底,往往可能就是油气层,如果因为这个极不起眼的疏忽,就可能与油气发现擦肩而过。这让我看到了董国敏那种对油气发现的一种高度自觉的意识和责任!”

  正是凭着对石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凭着对油气发现朴素而执著的追求,凭着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董国敏以他的勤奋和不断进取,在艰苦岗位屡创佳绩,为油田的勘探开发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并先后荣获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石油工业用户服务明星和中央企业知识型员工等称号,成为中国石油测井人的表率。

  勇于探索:试用尖端测井设备

  石油测井是勘探开发工程中科技含量最高的环节之一。下到几千甚至上万米的地壳中去,看清那里的油气层,比登天还难。这决定了石油测井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攻关行业。

  最大的难题首先是来自测井仪器的差距。我国专业化测井设备种类多达26种,精度差,性能不稳定,工作周期长,与国际先进仪器尚有一段距离。为了实现“国际一流、国内第一”的目标,2005年,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利用已有的技术积累,发挥专业重组优势,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测井成套装备——快速与成像测井系统(EILog)。新的设备研制出来了,是否好用,在设备投产定型期间必须要有一个调试、检验和完善的过程,就像一架新型战机要经过试飞一样。

  天道勤酬,机遇总是偏爱勤奋的人。董国敏以他突出的业绩和优异的表现,成为了这套设备的“试飞员”。董国敏接过了60101测井队的“帅印”,这是中国石油测井为第一套EILog成套装备投产验收而组建的“梦之队”。

  华北油田任91井的温度和压力试验,是60101小队组建以来接到的首项任务。盛夏的华北平原酷热难挡,队员们每天早晨6点就来到井场,仔细实施每项试验任务。饿了,吃个盒饭;渴了,喝口凉水;困了,打个盹。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晚上很晚才能离开试验现场。20多天后,他们初战告捷,从近4000米深的井下采集到27条合格曲线,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随后的实验却一波三折,棘手的问题接踵而来。特别是在面对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难题时,董国敏吃不下,睡不着,经常一连几天失眠……看着在实验现场的50多位专家信任与期待的目光,想到这套仪器的试用成败将极大影响到能够缩短我国测井与世界测井水平的差距,他和同事们一起反复研究,查找了大量资料,不断与专家和同事探讨,并上网向同行求解。

  那些日子,他做梦都是试验,时常从睡梦中惊醒。他不时在笔记本上记下所思所想,有新的思路时常常顾不上披件外套就冲进设备现场求证。

  有一次,他回到家中,半夜忽然坐起来,惊醒的妻子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水箱漏了。第二天早上疑惑不解的妻子问他水箱的事,董国敏才想起,睡觉前接到员工电话说是水箱漏了。

  90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一个个难关都被他们攻克。这3个月,董国敏同他的队员们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操作员钟吉彬清楚地记得,一次试仪器时,他连续3天没有合眼,实在困极了,最后竟靠在一块大石头上睡着了。

  据统计,在EILog成套装备试验期间,董国敏先后发现和解决问题80多项,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问题12项,为EILog顺利投产扫清了障碍。他还记录下4大本、近百万字笔记,并整理成《EILog-05成套装备在长庆油田的应用》、《EILog-05成套装备采集管理器介绍》、《EILog-05成套装备在水平井中的应用》等多项成果;编写了《EILog-05测井操作细则》,使EILog操作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首套EILog的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石油测井作业能力实现了一个质的提升,并将从此打破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在测井设备和技术上对我国的垄断。资料采集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测井水平,在油气发现上作用明显,使油田储量和产量得到增长。

  从2005年至今,长庆事业部使用EILog成套装备已完成完井测井2131口,完成固放磁测井2038口。油井平均测井时效提高5.56小时,气井平均测井时效提高6.9小时。设备对比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EILog成套装备采集的密度、声波时差、自然伽玛、井径测井资料精度达到了5700系统的采集精度;采集的双侧向测井资料和5700对比,纵向分辨率更高;采集的X、Y井径与数控井径资料对比,灵敏度更高,更能准确反映井眼变化,有利于进行井眼校正。

  辽河油田钻井二公司32825钻井队平台经理白峰算了一笔账:过去测一口井上下好几趟,起码要二十几个小时,现在用EILog只需七八个小时,既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井下风险和油层污染,更有利于油气发现。如果按一次测井作业可为井队节约5万元成本来计,一年下来,EILog就为他的井队节省45万元左右。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决定将EILog测井成套装备列为重点投入的产业化项目,并在西安建设年产50套的高标准成套装备产业基地。

  透过董国敏和60101队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测井装备更新换代的历程,看到了中国石油测井人以科技创新求发展的坚定脚步。

  不怕困难:险情时刻冲锋在前

  2006年4月10日,董国敏带着60101队在山145井作业。庆阳地区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气温骤然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由于井下情况复杂,测井仪器无法下到井底,已经通井11钻。可是在滴水成冰的严寒中,井下的一些意外情况偏偏又导致中子源无法卸下,换了一个人操作,还是不行。

  中子是一种放射性物质,石油测井进行放射源操作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便可完成操作,如果无法卸下,就要通知专业技术队伍前来救援。但这里冰雪封山,远在约200公里之外的队伍根本就上不来,井上的车也下不去。中子源无法取下,井队员工将无法继续钻井,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井壁坍塌,将给油田带来重大损失。

  关键时刻,董国敏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队友姚庆甲和刘玉刚的配合下,终于将中子源卸下……员工刘玉刚说:“董国敏经常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小队长,脏、苦、累、险的活儿他都带头冲锋在前,这让我们非常佩服!即使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

  这8天,董国敏和队员们只能吃夹着一点辣椒面的冰冷馍馍充饥。员工们晚上挤在工程车上打个盹,车里的纯净水都结成了冰,而当时他们都只穿着单工服。

  对测井作业队来说,每次作业后,在回家的车里睡上一觉是最幸福的事情。但这次作业却让他们永远难忘:8天后,测井作业完成了,全被冻感冒的60101队9名员工踏着冰雪,步行一个上午来到18公里之外的小镇,集体看病吃药,然后在一家餐馆好好吃了一顿热饭热菜。随后,董国敏与伙伴们在欢天喜地中开始了返回井场的路。

  不计得失:一个生产型科技工作者

  在生活中,董国敏是一个乐观、开朗、热爱运动的人。在他的脑子里,只有“工作”不知“索取”为何物。

  在EILog试验期间,他自己花了上万元买了台笔记本电脑;由于实验现场都在井上,董国敏的手机24小时开机,2005年他的手机费高达万元,而作为一个小队长,这是无法报销的;去年,一位员工外出,他接过对方的工作,当近万元补贴和奖金发下来后,他请那位员工去领取……

  几年来,在野外的风餐露宿和饥一顿饱一顿,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炎,但为了完成测井任务,他宁愿自己受苦也从不请假休息。

  2005年9月,正是全年工作最忙的工季,患病的董国敏把医生开的药液带到井队去输,由于条件有限,加上工作较忙,结果他右手静脉血管局部感染并坏死。直到现在,每逢雨雪天气都会生疼。

  在EILog实验成功之后,董国敏看什么都是重影,连走路都无法平衡,一摇一晃像个醉汉,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长时间用脑过度所致,住院治疗了一个月才恢复了健康。

  作为一名测井小队长,董国敏热爱他的事业,钟情本职工作,他以发现油气层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与董国敏共事多年的生产调度刘辉元,评价董国敏特别能吃苦,思维非常敏捷,处理险情十分果断。董国敏妻子说:“董国敏做事很认真,每次接到任务后,都会拼命把它做好,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完成!”

  董国敏说,我们每天都重复做着一些琐碎的事情,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在寻找油气,就是为中国石油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作贡献了。

  立足岗位、胸怀全局,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不正是中国石油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一种传承!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