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锂电竞争凸显我国技术弱点

   2012-04-06

38

  生意社04月06日讯

  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无论是弱混合动力车、中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还是纯电动汽车,都离不开电。更准确地说是离不开“电池”,尤其是对锂电的需求,为国内众多涉足锂电的企业带来了机会。

  电池是关键

  电池,最开始就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产生电流的容器,正因为容器里盛有液体,所以叫“池”。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的概念变得越来越宽泛,比如我们常常用到的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电池一词现在已经用来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了。

  正如移动通信器材需要“小轻薄”且高效能的电池一样,想让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更快、更好,高性能的电池是不可绕过的技术高点。在今年2月21日发布的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明确了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的技术公关方向:高效率、大容量、长寿命、安全性等成为突破重点,还将同时推进石墨和钛酸盐类负极材料产业化,加快耐高温、低电阻隔膜和电解液的开发。

  锂电池是未来方向

  新能源车所用的动力电池一般为化学电池,发电原理是我们在化学课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从部件构成来分,化学电池主要由充当氧剂的正极材料、充当还原剂的负极材料以及有良好离子导电性能的电解液组成。习惯上,我们用正极材料来命名电池,锂做正极的电池称为锂电池。

  在“十二五”新材料规划中,为配合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同期配套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年、功率型30亿瓦时/年、电池隔膜1亿平方米/年、六氟磷酸锂1000吨/年、正极材料1万吨/年、碳负极材料4000吨/年。对于传统的铅蓄电池行业则实施行业准入制,加大行业整合力度。

  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未来的方向,规划中提到的磷酸铁锂电池是众多锂电池中的一种,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很多种,其中钴酸锂是目前绝大多数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

  锂电性能有待突破

  在目前全球锂电的产业格局中,以欧美、亚洲的日、韩为主导,中国则是以竞争者的姿态出现。亚洲主要公司包括韩国的LG、三星(微博),日本的索尼、三洋,以及中国的比亚迪、深圳比克等。其中日韩企业在产品性能和产业链的完整性方面,工业技术和装备方面领先优势比较明显。其中三星在2011年已经位于全球排名的第一位。

  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据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国内生产锂离子电池约16亿只,占全球产量的32%。国内的电池企业四强是比亚迪、深圳比克、ATL公司、天津力神,这几家聚集度比较高,占国内的36%。

  虽然国内锂电池产量已占到世界的近三分之一,但是新能源车用电池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导致电池和整车投入位置颠倒,电池投入量相比整车小很多,而在电池投入中又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电池单体的生产上,对电池成组技术的重要性和难度认识不足。加上现有的电池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方面还不高,产品的能量密度不高、循环寿命不长等因素都落后于日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来自国家电网(微博)的最新消息显示,虽然对换电池组还是充电方式没有最后明确,不过国家电网已经确定年内建设196座充换电站和1945台交流充电桩。这一大批示范工程的“遍地开花”将使国家电网与设备集成商共享蛋糕,但对于实际应用还有相当差距。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