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简称80后)是自私的一代,是最没责任心的一代。大庆电力集团现有453名“80后”员工,他们真像有人说的那样吗?近日笔者走近了部分“80后”,听听他们在岗位上是怎么说的,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他细心,使企业避免了一次重大停电事故;他懂技术,肯吃苦,带上了一支12人的队伍。他就是2004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现在是大庆电力集团热电厂电气分厂继电保护检修工张鸿吉。小有名气的他坚信:锻炼人的是基层,增知识的是书本,长见识的是实践。
2007年夏天,张鸿吉在检修输电线路时,忽然听见头上有一种奇怪的“嗤嗤”声。凭感觉,张鸿吉认为那是一种放电声。为了看个究竟,张鸿吉循声而去。原来,墙外的榆树枝正与墙内220千伏输电线路“握手”呐!在大风的作用下,它们一分开电火花就没了,一“握手”电火花就“嗤嗤”作响。张鸿吉立即向有关部门领导进行汇报,并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了一场220千伏输电线路停电的重大事故。事后,厂里奖励张鸿吉1000元。分厂的领导说:“要不是张鸿吉及时发现这一情况,万一出事后果会非常严重,这源于他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强烈的负责心。”
有一次机组大修,分厂领导让张鸿吉担当2号机组六千伏电源改造项目施工负责人。这个小伙子也真行,带领12个人钻电缆地沟,爬电缆支架,干起活来认认真真,指挥起来泰然自若,还真有大将派头,连在场的老师傅都对张鸿吉竖起了大拇指。一个月的工期,张鸿吉他们20天拿下。验收那天来了挺多领导,调试一次通过,结果自然是大家都很满意。
她是亲朋好友眼中的“娇小姐”,她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是,她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她主动请缨自己动手搞设计,一年为单位节省3万多元设计费。她就是2006年毕业于东北林大,现在在电力集团电力工程设计院土建室工作的王锦庆。她常说:“靠运气是一时的,靠能力才是一世的。”
王锦庆刚参加工作不久,电力集团电力工程设计院要赴苏丹洽谈尼亚拉电站新建项目。为了将该电站的初设图纸更好地向国外用户展现出来,电力工程设计院急需制作一份三维立体效果图。王锦庆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把这个任务拿下来。她天天工作到后半夜,从建立模型、编辑材质到布置灯光、调整视角,最后进行渲染输出,每个环节王锦庆都不敢松懈。当王锦庆把苏丹电站的整体效果图摆在院领导面前时,院领导高兴地说:“以前院里的建筑效果图全部给外面做,一个工程不知要出多少张图,你来了可给咱们单位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年时间,王锦庆先后完成了《铁人工区变检队维修工程》、《供电宾馆扩建工程》、《炼化分公司35KV化工变改造工程》等十余项工程效果图,为电力工程设计院节约资金约3万余元。
他从小就知道黑龙江有个大庆,也听说过大庆有个王铁人。他崇拜敬重铁人,正是这个原因,他毕业后选择来到大庆。工作中,他时时处处以铁人为榜样,他就是电力集团燃机电厂发电分厂运行四单元的郭彬。他说:“一个困难就是一次挑战机会,一次攻克就是一个提高过程。”
刚到发电分厂,正赶上2号燃气轮机机组升级改造,分厂领导为了让他更好地熟悉设备、流程,把他派到了检修分厂,参与机组改造。郭彬边干边记边学,同师傅摸爬滚打了7天,顺利完成任务。
随着升级改造的不断深入,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在师傅的带领下,郭彬调试导叶与缸体的间隙,测量叶片的跳动量,反复调整叶片的角度。128片导叶,其中一半叶片的调整都要钻到缸体底部,在狭小的空间内,一呆就是3个小时。工期紧迫,郭彬经常加班加点,不仅提前一周完成了导叶安装任务,而且他们开创了国内成功安装燃机进口导叶的先例。一次白班,郭彬及时发现液压油滤网压差过高的问题,他迅速进行切换,避免了一次事故停机。参加工作以来,郭彬共发现事故隐患6处,避免事故停机1次,配合检修完成小改革、小发明两项。
他们只是“80后”的一小部分人,通过观察记者觉得他们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什么工作都拿不起来,当企业重担落到他们肩上时,他们同样也会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