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维赌局内情:亏损困境引发空前质疑

   2012-05-14

63

  生意社05月14日讯

  “我在开会,不便说话。”5月10日下午,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NYSE,以下简称“赛维”)董事长彭小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电话里他声音略显疲惫,周围声音嘈杂。

  近期,赛维经营陷入亏损困境,这引发了社会对它的空前质疑。

  财报显示,赛维去年仅第四季度的亏损就高达5.887亿美元,从今年以来已裁员五千多人,为此,5月2日,在江西省政府的协调下,国开行江西分行紧急向赛维“输血”20亿元救急。

  赛维在过去几年曾一度保持300%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光伏行业扩张最为迅猛的企业,LDK是它的股票代码,这来自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名片上的一行字“Light DK Peng”,意为“超越光速”,如今这种超光速行动,已经让赛维不堪重负。

  困境

  2005年7月,在苏州从事劳保用品生产的彭小峰来了个360度大转身,成立赛维,从事太阳能硅片生产和高纯度多晶硅和太阳能组件制造。

  2006年3月,赛维投产75兆瓦硅片。

  2007年6月1日,赛维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

  同年32岁的彭小峰以400亿的身家超越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排名胡润百富榜第六,成为中国能源行业的新首富。

  业界对彭小峰的评价是不善言辞、为人随和、冒进、强势、有赌性。这些性格曾让赛维从无到有,一跃成为中国最大多晶硅硅片巨头,不过也正是这些让赛维陷入了如今的危局。

  “我从未想过会有今天的结果。”5月,一位赛维的供应商对记者说,他表示,从今年4月初开始,赛维在苏州的电池组件工厂的大门就已经被大大小小的供应商给堵上了,而随着4月30日财报公布,第四季度巨亏的消息传来,恐慌的气氛进一步蔓延,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纷纷找上门来。

  上述供应商透露,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赛维的货款就已经发放得不正常了,过去一般3个月就结清的账目,到如今也没有结清。“都被拖着,一些大的供应商还能耗得起,中小型的供应商被拖几百万就只能等着倒闭。”

  这次赌局的成功,让彭小峰对自己的决策坚信不已,于是开始了去年初的新赌局。他当时认为,赛维向硅料的扩张,将使其实现再一次腾飞,也将是其向全产业链光伏帝国迈进的重要一步,但他却未曾想到,行业已经面临过剩严重的危机,行情急转直下。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一位知情者透露,赛维在自身财务紧张的状况下向硅料业务扩张,犯了一个错误,而在建造硅料厂的过程中成本过高,更是错上加错。“赛维建造的硅料厂,按照彭小峰的计划,将采用世界先进技术。为此,他将整个工程和采购工作外包给了美国的一家工程公司,而且几乎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这使得成本激增,其实目前来说,有些国产设备也很先进,完全能满足生产需求,赛维一万吨产能的多晶硅工厂花费了近100亿元,而保利协鑫的6万吨多晶硅工厂只花了200亿元。”

  “工厂建造成本的高昂,导致后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赛维硅料的生产成本为30美元/公斤,而保利协鑫的成本为18美元/公斤左右,这导致其在销售上只能降价,甚至低于成本去销售,这也是其亏损的原因之一。”上述知情者说。

  出路

  不过即便国开行20亿元紧急输血,恐也难解赛维之困。

  对国开行巨资“输血”之事,赛维方面5月10日向本报记者回应称,公司自2005年在江西新余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给予的大力支持。尽管目前世界太阳能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近期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继续为赛维提供数十亿元的资金支持,表明了他们对光伏行业和赛维前景看好。

  一位行业人士认为,从财报上看,赛维仅第四季度就亏损5.8亿美元,全年的财报虽没有公布,但惨烈的状况可想而知,这20亿元人民币无异于杯水车薪。“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输血的又是国开行,它也是去年与赛维签署对赌协议的三家中资银行之一,去年赛维对赌失利后,未必有能力偿还国开行等的损失,这20亿元其中也有可能是蕴含了去年的一些债务,很难说到底有多少现金。”

  上述人士认为,要解如今的赛维困局,需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当地政府需要给予赛维财政上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银行贷款,更好的方式是当地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能注资入股赛维,这样既可解决资金链紧张,也能给市场注入信心。

  当地国资入股赛维此前也有先例。早在2009年11月,国资背景的江西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就买下了赛维多晶硅工厂15%的股权,交易价格为15亿元人民币,当时缓解了赛维财政的窘迫局面,而赛维将这笔钱迅速地用于硅料厂的扩张中,将当初的5000吨产能,扩张到了1.5万吨。

  “国资最好能买下赛维总公司或旗下硅料公司30%~40%的股份,这样就能帮助赛维解决至少一半的危机。”上述人士说,他认为,赛维需要做的是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收缩战线。

  在去年光伏行业危机四伏之际,彭小峰依然选择了逆势扩张。

  据记者了解,除了硅料项目以对赌的形式融资扩张外,在电池组件方面,赛维还在安徽合肥投资建设了新工厂,去年8月,投资25亿元的项目一期已经达产,建成年产能达10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和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之后又启动了总投资50亿元的二期项目,将建设1.6GW电池片和1GW电池组件,如按计划建好后,将超越无锡尚德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商。

  江苏一家大型电池组件企业认为,如今电池组件严重产能过剩,一线厂商都库存严重,难以为继,赛维的电池组件工厂建好后,销售将会更难,到时无疑会成为一笔更加沉重的负担,“赛维要么终止在这方面的投资,要么将这部分非核心的资产卖掉,不然这个泥潭只会越陷越深。”

  “第三,则要看市场行情是否可以尽早好转。目前光伏行业仍不是最困难之时,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将是最‘寒冷’的时候,届时会有很多企业倒闭,赛维需要熬过这个时期。”上述行业人士表示。

  “外界可能对赛维的情况过于悲观,它目前仍是国内硅料、硅片领域第二大企业,地位与影响力仍在,外面资本对它依然十分感兴趣,这也是抄底的最佳时机。彭小峰认为,这只是阶段性的困难,未来前途仍旧美好,所以他目前并没有出售企业的想法。”一位曾与之接触过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说。

  不过一位已从赛维离职的人士对记者说,在2008年、2009年,赛维遭遇金融危机之时,也没有裁掉一个员工,而今却裁掉了几千人,可见已到了赛维历史上最为困难的时候,彭小峰是否能力挽狂澜仍是未知数。

  一位熟悉彭小峰的人士评价说,他用速度来击垮一切对手,最后,自己也被速度所击垮。

  记者观察

  光伏恶循环

  赛维并不是最为困难的一家光伏公司,它只是这个危机四伏行业中的一个缩影。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圈谣言四起,草木皆兵。包括英利、尚德等众多一线厂商相继被传言破产,最后众多企业虽依次出来辟谣,但其生存之困境由此可见。

  一位行业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上述几家一线巨头均为当地乃至全省的龙头企业,地方政府自然会在危机时候提供贷款等扶植政策,甚至以国资身份接盘,绝不大可能任其破产。”

  不过,地方政府的扶持,并不能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各大光伏公司一片惨淡。英利2010年净利润是13.87亿元人民币,2011年亏损32亿元人民币;尚德2010年的净利润为2.369亿美元,2011年尚德亏损达10.067亿美元;而赛维至今尚未公布年报,只公布了第四季度财报,亏损就达到了惊人的5.8亿美元。

  光伏行业此时面临的巨大困境,除金融危机、欧洲消减补贴之外,皆因产能过剩所致。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总安装量为27GW,而国内目前已经量产、再加上在建的光伏产能却达到了50GW。

  国内光伏企业疯狂扩张的时间自2010年开始。2008年金融危机,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光伏安装量,而当时中国光伏企业99%的产品都出口欧洲,这使得众多企业遭受严重打击,于是众多企业开始裁员减产,也停止了扩张,不过在2009年年底开始,欧洲市场开始好转,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众多中国企业却陷入产能严重不足的状况。

  于是自2010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企业开始了大跃进。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晶澳等一线企业的产能都扩张到了一倍以上,由于下游电池、组件规模的扩张成本较低,仅需几亿元或十几亿元就能使规模加倍。这股扩张狂潮一直延续到2011年上半年,以无锡尚德为例,产能从2009年的1.1GW扩产到2010年的1.8GW,而到2011年产能扩张至2.4GW;而晶澳的产能在2008年为509MW(1MW=0.001GW),到2010年扩张到了1.8GW,2011年达到了3GW,更是超过了尚德。

  当时江西赛维一位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说,“光伏行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现在谁不扩张谁后悔。”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严重的产能过剩让整个行业的形势在去年开始急转直下。

  严重的过剩让行业间开始大打价格战。

  “现在太阳能组件的库存很严重,产品不卖留在那里肯定是等死,而你亏本销售,也是死,只不过死得慢一点。”一位江苏光伏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说,他表示,亏本主要由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大肆打价格战所致,企业都希望用价格战把对手挤出市场,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据该人士表示,光伏行业的供大于求情况已越来越严重。他说,去年国内光伏的安装量虽然增长了100%,达到了2GW,但去年尚德的产能就达到了2.4GW,这个总量还不够尚德一家的产能,这也就更无法满足整个行业的需求。

  今年初,曾有消息说,为了停止价格战,尚德、英利、天合等行业巨头的老总们曾秘密见面商定“停战计划”,包括施正荣、高纪凡、苗连生等大佬都陆续参加,但该计划没有执行几天,几个巨头又开始了降价大战,市场进一步陷入混乱中。

  “现在国内需要控制产能,大家也要停止打价格战,不然这个谷底永远无法走出来。”一位光伏行业协会人士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