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加强产业安全数据库建设完善产业预警机制

   2011-05-13 石化石化

127

  9月7日,商务部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项目在京启动。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表示,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产业安全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近年来,在WTO框架下,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借鉴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商务部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这一机制通过对国际经济发展变化和进出口异常的监测,可以发现其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来自国外进口产品的冲击与影响。这是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为产业和企业服务、切实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商务部已建立起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共建共享的工作体系,形成了科学可行的产业损害预警分析方法,搭建了以网站、座谈会、通气会等为载体的信息发布平台,并构建了涉及汽车、钢铁、化工、纺织、机床、电子信息产业等6个行业部分重点品种的数据库,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维护产业安全的基础性、前瞻性和预防性作用已逐渐显现。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贸易摩擦日趋增多。为了做到准确预测、及时预警、制定预案、有效预控,商务部决定扩容产业安全数据库,并将其作为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商务部2006年13项重点项目计划。扩容产业安全数据库,打造国内产业的安全防火墙,是商务部做好产业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为公众提供产业安全信息服务的有力支撑。
  扩容后的产业安全数据库将体现3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监测范围扩大。监测行业由现在的6个增加到10个,监测指标由27个扩大到142个,直报数据的样本企业由500家增至1万家。二是数据分析力度加大。通过完善产业损害预警分析体系,数据库将为公众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支撑。三是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在地方、行业、专家、企业的参与下,将形成运转协调、反应灵敏、科学有效的分工合作体系和预警应对体系。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