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忠(右)在精心检测上井仪器。
2月12日,随着冀东南堡油田一号人工岛南堡11-H8-平16井开钻,中国石油第一台模块钻机正式投入生产,为该井提供定向技术服务的华北石油管理局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处,因此而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看到这些,身为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处副总工程师的吕志忠脸上露出了笑容。
26年前,19岁的吕志忠从华北石油技校钻井专业毕业,从此便与石油钻井结下不解之缘。26年来,吕志忠把对石油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与热爱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从一名普通钻井工人成长为国内定向井服务业颇有影响的技术专家,为华北局钻井技术服务跻身国内市场第一方阵立下汗马功劳。
智慧的人总能抓住机遇
——托·富勒
2004年7月,华北石油管理局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处组建成立,吕志忠走上这个处技术中心副主任岗位。
这个处有一台美国生产的WEL鄄NAN陀螺侧斜仪,专门用于有磁干扰或磁屏蔽条件下的井眼测量,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闲置着。这成了吕志忠的一块“心病”。他认为,随着各油田开发重点转向薄油层和小断块等边缘区块,套管开窗井逐渐增多,陀螺侧斜技术势必大有作为。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2005年5月,大港油田家11K开窗侧钻井急需陀螺测量,华北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处承担了这一任务。
陀螺侧斜仪抗冲击性差,对操作要求非常严,稍有差错,就有可能对岩层造成破坏,甚至导致整口井报废。为不出任何纰漏,吕志忠和同事精心制定施工方案,一丝不苟地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施工时,现场气氛格外紧张,整整5个小时,吕志忠的心始终绷得紧紧的。
然而,出乎甲方意料,整个施工程序有条不紊,一气呵成,按预定计划完成作业。看到陀螺测量仪上稳定的数字标识,吕志忠会心地笑了。
两年多来,吕志忠带领同伴,运用日益成熟的陀螺侧斜技术,先后在冀东油田、山西煤层气和苏里格气田完成10余口井测量任务,一度闲置的陀螺侧斜设备喜获“新生”。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叶剑英
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处组建不久,华北局冀东项目部承揽到冀东油田高80—20大斜度、大位移绕障双靶定向井施工任务。甲方要求该井必须采用MWD无线随钻仪器施工。吕志忠主动与甲方及施工井队沟通,了解工程情况,周密研究施工方案,细化技术措施。进入施工期后,他带领4名技术人员与钻井队密切配合,严格操作。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仪器顺利穿过两靶靶心,靶心距分别仅为8.9米和1.3米,井眼轨迹质量全优。华北钻井工程技术服务处进军冀东市场的第一炮由此打响。
技术中心以往仪器装备型号繁杂,配件不能互换。吕志忠带领技术人员潜心研究,使不同厂家仪器外结构能够互换,大大提高了仪器使用率。他自行设计完成的贝克CVA仪器冲油装置和测力装置,不但提高了仪器的维修效率,还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走上处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岗位后,吕志忠爱跑现场的习惯一点没有变。遇上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的井,他总是亲自带队施工。从任丘到二连1000公里路程,他曾10天内往返3次。两年多下来,他跑的路少说有10多万公里。
一个周末,冀东项目部传来消息:在南堡1-4井施工中,用于提供技术服务的无线随钻仪器因为被砾石损坏,找不到信号。怎么办?如果这口井干砸了,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吕志忠连夜组织车辆,带上另外一套进口设备赶赴唐海。晚上7时10分,南堡1-4井现场技术人员像盼救星一样把吕志忠盼来了。因为设备所带软件设置传输格式不统一,需要一遍遍组装,反复调试,才有可能找到解码。吕志忠连夜调试,一直干到凌晨4点多钟,终于找到最佳传输格式。
挑战难题需要魄力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在冀东油田柳北平4井完井后,吕志忠发现:由于冀东油田含砾地层研磨性较强,进口LWD仪器核心部分MPR电阻率测量部分磨损非常厉害。照此下去,几口井下来,就必须返厂维修,重新补焊耐磨带。否则,价值上千万元的LWD设备随时就会报废。维修厂点远在国外,不但维修周期长,耽误生产,而且每次直接成本都在100万元以上。为攻克这一“瓶颈”问题,吕志忠反复查阅图纸、资料,翻来覆去研究LWD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亲自动手设计,并在相关厂家加工MPR上部防磨接头,最终使MPR电阻率测量部分防磨结构改造取得成功,以往只能满足4至5口水平井施工的仪器,现在能够保证8至10口水平井同时施工。
2007年1月施工的冀东柳北平4井和3月份施工的台8平2井,在LWD脉冲发生故障后,吕志忠和同事通过维修支架,仅用3.5小时就完成以前3天才可能做的维修工作,不但为钻井队赢得时间,也节省了大笔费用。MPR短接保护技术和LWD现场维修支架技术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