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北油田“曹树祥班”看如何加强基层建设

   2011-05-13 石油石油

95

  中国石油网消息:在华北油田采油一厂任南采油工区“曹树祥班”采访时,一走进这个班的工房,记者就注意到它的墙上挂着一副精致的毛主席像,这似乎让记者触摸到了某种历史脉搏。

  果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石油榜样”曹树祥告诉记者,他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他的师傅武怀芳就来自于大庆油田,是与铁人王进喜一起战斗过的石油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始终是他们的行动指南,他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荣誉,就是在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础上,不断进取的结果。

  兵头将尾,班组建设的灵魂

  作为中国石油的标杆班组之一,“曹树祥班”是华北油田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

  在班长曹树祥的带领下,这个班7名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维护着油田80多台地面采油设备,6座计量站,2座注水站,7部生产机动车辆,以及4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地下油水管网,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员工们告诉记者:“班组取得骄人业绩,都是因为有了曹树祥这样的好班长!”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从担任维修班班长至今的24年时间里,脏苦累难险的活儿,曹树祥总是抢在前、干在前,这种表率作用成为带动全班员工立足平凡岗位、艰苦奋斗的强大动力。

  24年来,不论机构怎样改革,人员如何更替,因为承袭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曹树祥那双长满硬茧的厚实双手,从未离开过一线井站,从来没有离开过维修工具和采油设备,他以高超的技术带领维修班不断向前攀登。

  记者手记:在班组建设中,如果一个有技术、有开拓精神,处处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善于团结工友的人担任班组长,再加上大家的共同奋斗,那么这个班组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坚强战斗力的班组。通过“曹树祥班”我们可以发现,选拔和培养过硬的兵头将尾,将是班组建设的关键所在。

  团结温馨,和谐班组的基础

  曹树祥深深地懂得,在班组内应保持良好的环境氛围,不能让员工带着情绪去干工作,否则很难保证安全生产和工作质量。

  在班组建设中,曹树祥努力做到个人利益与班组目标一致。有什么事情大家商量着来,把班组的民主管理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工作中,曹树祥高度重视培养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大家各尽其才、各显其能,成员之间生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帮助、情感上相互关怀、利益上相互谦让,真正做到了“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使整个团队具有了超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1+1>2的效果。

  记者手记:创造和谐的班组环境,包括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等。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员工才能够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和发展前景,从而安全、愉快、高效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从“曹树祥班”不难看出,班组和谐是企业之福,也是和谐企业的基础。

  加强学习,创新创效的动力

  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曹树祥班”员工形成了自觉向老师傅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班组应对各种问题的本领。

  管工出身的赵九州,是一名出色的焊工,更是小发明、小革新的能手。他的“改进型加长焊割枪”和“割套管平行规”,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为工区创效上万元。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如今,“曹树祥班”的7名成员每个人都有绝活,每个人掌握至少两项以上的技能,既是技术型员工,又是复合型人才;既能协同配合作为,又能单兵作战,班组整体战斗力强大,被任南采油工区的员工们誉为“维修特种部队”。

  记者手记:创新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文凭低,文化知识薄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变自己,不学习。无论是曹树祥本人还是“曹树祥班”其他成员的成功实践,都印证了这样一个定律:终身学习将是我们创业和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

  牢记安全,平稳生产的前提

  “曹树祥班”所管理的区域是华北油田最早开发的区域,生产设备设施老化严重。针对这一实际,“曹树祥班”通过精细管理,保证了设备无一带“病”运行。

  为了确保油田的安全清洁生产,针对部分“三低井”输油管线易堵塞、穿孔泄漏等问题,“曹树祥班”创造性地实施了高温井串联低温井的输油法,发明了多种输油管线带压运行“补漏”工艺,减少了因大面积临时停井对油田生产带来的损失。

  这个班把治理习惯性违章作为确保操作安全的关键,HSE体系得到全面落实,实现了清洁环保和安全生产。

  记者手记:据大量事故案例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如果每一个员工都建立起同“曹树祥班”那样的“对家庭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用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行为为安全生产导航,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有了坚强的保障。

  节能减排,节约型企业的目标

  针对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后,产量、成本逐年紧张的现实,“曹树祥班”员工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查漏洞,找原因,集思广益,依靠创新思攻克生产难题,减少了资源浪费。

  今天,当人们走进“曹树祥班”的工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摆放整齐的一盘盘各种型号的“毛辫子”。这些“毛辫子”原本只需要从库房领取就可使用,但“曹树祥班”员工厉行节约,从1996年就开始自己制作。12年来,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开支300万元以上。

  24年来,“曹树祥班”累计为企业增收节支高达3000余万元。

  记者手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曹树祥班”的员工不是在高谈阔论,也没有什么漂亮的口号或理论,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节约每一点油,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班组建设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节约型班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