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已经刻不容缓,但怎么调却是一个大问题。记者18日从有关渠道获悉,最近几天,国家发改委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内几大石油巨头,以及上海石油交易所、地方发改委等相关单位齐聚成都召开内部会议,讨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油价改革机遇难得
目前,中国成品油定价采用“一个月跟踪法”的定价机制。发改委根据新加坡、荷兰鹿特丹和纽约三地交易所一个月前的成交价格加以平均,若三地油价变幅超过上次调整价的8%,成品油价可立即调整。但这种制度设计上产生的滞后期,造成目前的国内油价变动滞后于国际油价,近期随着国际油价的走低,甚至出现了“涨时接轨、跌时错轨”的“特例”,引来民众的争议。
此前,中石化相关高层已公开表示,新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国内成品油价仍参照三地油价的加权平均值,但不再以成品油价为参照,而将以原油价格作参照。与原油价格接轨后,对国际油价的反应将更迅速,将由“滞后定价”过渡到“实时定价”。这意味着国内油价调整的频率也将加快。
除了具体改革方案之外,目前成品油定价改革的焦点还在于具体出台的时间。东方油气网油气业内专家杨宏认为,一方面,到今年年底,国内成品油领域的批零业务将全部放开。与其到时候由于成品油价格存在国内外的价差而出现套利活动,不如政府在此之前主动地完成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也提供了成品油价格改革的难得机遇。
上石所价格成“标杆”?
在出席此次会议的众多“大腕”中,上海石油交易所总裁陈振平无疑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是上石所今年8月18日成立后首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会议。
据透露,上石所已拟定了一份将上石所油价加入未来成品油定价权重的建设性方案,准备上报有关部门。根据这项方案,今后国内油价除了参照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油价外,还将考虑上石所的油价。也就是说,由纽约、新加坡、鹿特丹和上海四地油价引申的加权平均值,将最终确定国内的成品油价格。
对此,东方油气网油气业内专家杨宏分析,目前具体方案中涉及的国内成品油参考价格和调整时限还未最后确定。杨宏表示,“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改委可能实行不完全的市场调节机制,加强行政调控。”不过,陈振平受邀势必让外界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角逐石油定价权这两者之间产生联想。
“当然,在此之前,上石所首先需要推出成品油与原油等现货产品。”知情人士如是说。
--来源: 东方网-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