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发电即将迈入普及应用

   2011-05-13 石油石油

411

       中国石油网消息:对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推广太阳能有着标志意义的国内首座普及型光伏电站即将现身江苏如东。昨天,已投产国内最大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的光伏企业——南通强生光电董事长沙晓林在上海宣布,该公司即将在如东洋口港建设这一电站,此举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实质性普及型应用新阶段。

    据介绍,洋口港非晶硅光伏并网电站容量达1兆瓦,使用非晶硅薄膜电池1.6万片,共40个方阵,占地30亩。装机容量1000千瓦,年平均上网电量约115万千瓦时。该项目由强生光电与如东县开发建设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2800万元。

    有关数据显示,到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年产量已突破3000兆瓦。但中国光伏产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主要依赖出口,90%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都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外市场。到目前为止,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只有100兆瓦,2007年国内市场仅消化了20兆瓦,主要是一些离网型太阳能光伏示范项目,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远未形成。

    专家指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国内市场尚未启动的原因主要是光伏发电的成本很高,目前光伏电每度是5-6元,和普通电价格相比,相差十多倍,国内市场还不能承受。

    而位于如东的这座光伏电站采用最新非晶硅薄膜电池,使建设所需的主体材料和综合成本大为下降,项目建设成本和发电成本只有多晶硅电池的40%左右。目前,在国外建设1兆瓦光伏电站需要投资800万美元,国内运用晶体硅电池建设的1兆瓦光伏电站示范项目投资额达6500万元人民币,而这座1兆瓦并网电站成本仅为2800万元。

    “随着薄膜电池转换率提升和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两年后,1兆瓦电站的成本有望降至2000万元以下,三年后降至1500万元,为目前常规项目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低成本电站的建设,将使每度上网电价逐步降低至1元人民币。”沙晓林说。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晶体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更适合用于高温、荒漠地带使用和建设光伏电站。

    为此,强生光电已作出规划,今后几年中分别在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陕西、四川等边远地区建立一批1兆瓦至5兆瓦的大型光伏电站,促进和推动太阳能在中国全面普及及应用。

    不过,光伏产业能否在中国尽快进入普及型、实用型阶段,根本上取决于政府政策。沙晓林指出,国家应尽快出台有效的太阳能市场激励政策,建议仿效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做法,采用电价补贴、均电分摊的办法,使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大家都分摊0.5-1分人民币的太阳能发电成本。

     “第一步,可以确定太阳能上网电价每度3元钱左右,以后逐年递减,直到接近火电发电上网电价。”沙晓林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