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华北煤层气分公司副经理李仰民及其“双驼峰”曲线理论

   2011-05-13 石油石油

155

  勘探开发煤层气,是集团公司着力打造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推出的五大新能源、新领域之一。

  近年来,就是在这个新领域,跃出一颗明亮的新星——李仰民。他不但为中国石油煤层气开发的突破作出重要贡献,而且由他领头研究形成的煤层气排采“双驼峰”曲线理论,被华北油田公司命名为“李仰民曲线”。

  新春伊始,记者见到李仰民。虽然身为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副经理的他,是分公司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一员,但现状与责任却使他越来越少了生活的曲线。也正是这种人生状态,使得他用责任作笔,用创新作墨,在煤层气开发进程中绘制出人生完美的曲线。

  在大学期间学的是石油地质,在10多年工作期间干的是石油地质。然而,集团公司开拓新能源的战略改变了李仰民的人生轨迹,也让他在太行深处,有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2006年5月29日,华北油田公司山西煤层气分公司正式成立,当年就完成129口井钻探任务。可是,怎样让深埋地下的煤层气早日见到阳光呢?

  排采是煤层气勘探开发诸环节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开采初始,由于未掌握排采规律,地层大量出煤粉,套压、动液面控制不稳定,受一系列因果制约,有的生产井成了没有压力、不出水、不出气的死井。面对此情此景,李仰民和技术人员没有退缩,而是沉下心来,为煤层气的开发叩诊把脉。

  当时,煤层气分公司沿用的是几年前形成的单峰曲线理论,但“单峰理论”仅停留在勘探和短期试采阶段,对于长期生产指导性并不强。李仰民认为,排采工作要想取得突破,必须大胆创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他们从研究单元体开始,系统、反复地比对地质、工艺记录,潜心探寻排采规律。他们以10天为周期,召开排采分析会,听取技术人员对分管排采井的认识。

  研究煤层气压裂井煤层近、中、远距离裂缝分布的特征,结合近两年排采井的生产趋势分析,在他们手中,几十口井的排采曲线渐渐成形。

  2007年3月29日,李仰民向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领导全面阐述了“双驼峰”曲线的生产、理论依据,得到高度认可。

  理论上有了突破后,李仰民和技术人员又针对不同地段、不同排采井,制定不同的工作制度。一是根据对樊庄3号煤层宏观、微观地质等几个方面研究基础,制定“五段两点法”排采工作制度。二是认真总结排采初期所有排采井的工作制度,对排采井按断块进行分类管理。三是通过“一井一法”精细管理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确定影响排采效果的地质条件、压裂效果等关键因素。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焕发魅力。2007年10月28日,单井最高气量突破1万立方米,日总产气量突破12万立方米。2007年累计完井494口,81口产气井中有25口日产气量2000立方米以上。这意味着李仰民带领着科技人员用1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同行10多年走过的路。

  进入2008年,面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钢铁之林和井场上燃烧的熊熊火炬,记者分明看到,李仰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太行山与水、峰与谷之间,用“双驼峰曲线”勾画出更宏大、更壮美的煤层气开发画卷。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