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创建亲情安全文化纪实

   2011-05-13 石油石油

61

  中国石油网消息:2月17日,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西部作业项目部在12支作业队出工前,组织召开了安全动员会,邀请员工家属参加,让员工家属参与到对员工的安全管理之中。这是井下作业公司开展亲情安全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亲情安全文化,就是通过动员、教育、感染等方法,把亲人的情感、单位的人性化管理因素持续不断地融入到员工的心中,使员工从对亲人的珍惜上,对单位的感激中增强自我保护的责任感、压力感,进而在行动上杜绝违章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井下作业公司不断加强亲情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员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从而让员工自觉地把安全生产与家庭幸福、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形成了员工、家属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培育亲情文化理念,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在倾力创建亲情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公司始终把握“父母的嘱托、妻子的希望和儿女的期盼”这条主线,用亲情为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影响安全的因素,有客观环境因素,也有主观人为因素,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造成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公司不但在油田内外树立良好的“绿色修井”形象,还在内部营造奋发向上,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氛围,以“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班组,要害在岗位”为要求,牢固树立“习惯性违章就是职业犯罪”,“违章就是事故”,“违章没有下不为例”,“干部违章就是杀人,工人违章就是自杀”和“愚者用自己的事故吸取教训,智者用他人的教训预防事故”等安全理念。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成员在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支配下,注重安全生产、关心安全生产,使人人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之中,让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安全形象,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用安全生产的理念和行动保证企业稳步发展。

  “平时多张婆婆嘴,胜过事后妈妈心”,“别让家人操心变痛心”等这些安全寄语,都是这个公司从亲人的角度出发,来提醒当事者要遵章守纪,不要违章操作。“群策为之则无不成,群力举之则无不胜”,这个公司通过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了一个严密、高效的亲情安全文化建设“共同体”。

  营造亲情文化氛围,保障第二道安全防线

  多年来,公司利用每年“五一”劳模座谈会、春节团拜会等,发起安全生产倡议书,号召全体党员、团员带头反违章,带头抓安全,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了一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公司先后开展了以“安全关系你我他”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举办了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各单位开展了以“安全为了谁”为主题的大讨论,举办大型的“相聚平安金秋,构建和谐井下”文艺演出,在花土沟基地,玉门、涩北施工作业队张贴了安全标语。通过家庭亲情寄语、亲情信、家属座谈会、班组安全讲话等活动,不断营造亲情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特车大队在亲情安全文化活动中下发各类宣传材料、宣传挂图30多套,通过每天的安全例会和不定期的家属座谈会,将单位和家庭结合在一起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加大了对驾驶员“反违章、降车速、文明驾驶”的检查力度,彻底杜绝了自由车、超速车。这个大队有一位女同志,在食堂上班,丈夫是蒸汽车司机,她每天天不亮就到食堂为大家准备早饭,好让大家在出车前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她每次为大家端饭时都不忘叮嘱出车前要做好车辆检查,开车时注意安全,家中还有父母妻儿的等待等。大家都称她为特车队的好嫂子。

  就这样,平凡的一顿早饭、一句叮咛、一声祝愿,成为特车大队司机们第二道稳固的安全防线。

  开展亲情谈心交底,创造和谐人文环境

  任何责任性事故多数都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将安全教育工作贯穿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和敬业爱岗教育,多谈心、少教条,才能够用“心”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玉门项目部开展的“一杯茶,一个电话,一个拜访”的“三个一”活动,不但把企业的温暖送到了员工家属的心坎上,还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队伍的凝聚力,确保了安全工作有序运行。

  运输大队开展了“五必访”活动,即逢喜必访、逢难必访、逢病必访、逢恼必访、逢节必访。同时,每年开展家庭走访活动。去年,在花土沟召集两次、在敦煌召集一次员工家属座谈会,向员工家属介绍了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并询问了员工家庭情况,是否有需要单位解决的困难,目的是让大队、员工、家庭互动起来,让家属理解员工在西部上班的艰辛和不容易,用家庭的亲情、责任感去关心他们,感召他们全力以赴做好安全工作,以确保家庭、单位的和谐,从而为安全生产营造一个和谐顺畅的人文环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