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排放治理成为国内氧化铁行业存亡关键

   2011-05-13 石油石油

37

  太湖暴发大面积蓝藻,使氧化铁行业的氨氮污水成了高度敏感的问题。加之,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出口退税的全部取消,氧化铁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已相当严峻。前不久,在江苏宜兴举办的氧化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会上,业内专家表示,氧化铁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

  多数企业规模较小

  氧化铁是无机彩色颜料中产量和需求量最大的一类产品,虽然行业较小,但在国民经济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氧化铁行业是一个综合利用行业,以金属废边料,钛白粉副产品硫酸亚铁,电镀、纺织、钢管等行业的废酸、废碱为原料,每年废副资源综合利用价值达18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国氧化铁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氧化铁系分会统计,2006年,我国氧化铁产能达75万吨,总产量达68.5万吨,出口量达35.5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在现有的140多家企业中,年产能超过万吨的只有12家,其产量占总产量的58.8%,另外120多家企业的产量总计不足30万吨。氧化铁行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占了大多数。

  环保压力越来越大

  太湖暴发大面积蓝藻。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些年太湖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局部有所改善,但改善的指标主要是COD,氮磷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位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排查太湖流域涉及排放氮磷的企业,超标排放企业要一律停下来,达标排放的也要根据太湖湖体中氮磷的承受能力实行限产限排。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强制性标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新标准适用范围确定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纺织染整、化工、造纸、钢铁、电镀和食品制造六大行业,主要设置了COD、氨氮、总氮、总磷4项指标,排放限值分别为80毫克/升、5毫克/升、15毫克/升、0.5毫克/升,其中氨氮排放限值比现行标准提高了66%。同时,对企业排水量也作了严格限制,原因为即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非常低,但如果水量很大,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将较大。这一全国最严的排污标准实施后,江苏太湖地区1/3的现存企业不得不面临关、停、并、转。

  据了解,我国氧化铁75%-80%的产能在上海、浙江、江苏地区,而约有40%的企业位于太湖流域。毫无疑问,如果达不到新标准中氨氦的排放限值,将面临着限产、停产。对于氧化铁企业来说,能否解决氨氮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而且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行业需要重新洗牌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保形势,一些骨干企业先后投资建设了氨氮处理装置。江苏宜兴市宇星颜料厂投资800万元建设了氨氮处理装置,目前已成功投入运行,成为行业内首家氨氮处理装置成功投运的企业。浙江华源颜料有限公司投资约2000万元建设的氨氮处理装置已于今年9月29日开工,预计明年春节后投入试运行。河南新乡三星染化有限公司投资500万-600万元,正在建设氨氮处理装置,预计明年一季度投入运行。

  治理氨氮的环保装置投资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还有维持装置正常运行的费用,对于微利的氧化铁行业来说,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此外,从今年7月1日开始,氧化铁行业的出口退税全部由13%降至零,加之人民币的升值、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目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我国氧化铁企业最大的年产能虽已达到11.8万吨,但整个行业企业平均年产能只有5300多吨。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企业因为规模太小而没有能力进行环保设施的投入,将退出这个行业。

  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5000吨/年及以下氧化铁红颜料装置列入限制类。据了解,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无机颜料工业污染源的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之后国家将出台、实施强制性的排污标准。到那时,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氧化铁企业因不能达标排放而被淘汰。

  业内专家呼吁,要从根本上改变氧化铁污染严重的状况,需要改变生产工艺,将硝酸-硫酸盐湿法铁红工艺改为硫酸盐湿法工艺,变后端治理为源头治理。如此,氧化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 广西30GWh固态电池项目签约 • 四川省打造万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高地
• 美研究人员开发出电化学合成氨新技术 • 国际油价12月31日上涨
• 欧盟正式通过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BPA)的禁令 • 印度对涉华聚氯乙烯糊树脂作出反倾销终裁
• 兴发集团投资14.95亿元新建工业硅项目 • 泰和新材芳纶项目延期
• 广东石化公司芳烃产量突破255万吨 • 广西桂平心连心复合肥项目投产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