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加速,天然气需求以2位数的年均速度大幅增长,金银岛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目标约为2600亿立方米,消费量年均增速将达到25%以上。但现有政府主导的“成本加成”天然气定价方法等影响,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天然气市场严重脱轨,价格水平明显偏低,影响了企业勘探和开发的积极性。
天然气供需形势变得日益严峻,近几年持续发生“气荒”现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势在必行,去年年底,两广率先开展价格试点,试行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式,今年这一改革有望继续扩大。媒体报道称发改委拟出台覆盖全产业链天然气价格指导意见,但平衡各方利益并不容易,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步骤进行,逐步完善定价机制,通过一个过渡机制,最终完全实现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
“成本加成”阻碍发展
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到,根据管道天然气的产销流程,天然气产业链的价格分为出厂价格、管输价格和城市燃气销售价格三部分。国内路上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按照我国现在采用的“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天然气出厂定价以行政为主市场为辅,由政府部门根据生产与供应成本再加合理利润确定。这一定价方式让我国天然气价格被低估,并给天然气市场带来诸多问题。
人民网报道,“成本加成”定价方法导致天然气市场形成国产气价格低、进口气价格高的格局,加上进口气价格按照国产气价格执行,造成企业进口气业务巨额亏损。
天然气营销的中间商经营同样处于两难境地。一位中间商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说:“我们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价格倒挂。天然气的出厂价格加上企业运营相关的税费管理成本,很可能已经超过了零售价格。而天然气关系民生,听证制度极大的制约了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我们又无自主定价权。”
两广试点“市场净回值”定价
2011年12月26日起,国家发改委在广东、广西两省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试点的新机制通过"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法,以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为基础,折算相应的天然气价格,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改革总体思路是,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欧洲等主要国家已广泛应用的“市场净回值”方法,选取计价基准点和可替代能源品种,即将天然气的销售价格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在此基础上倒扣管道运输费后回推确定天然气各环节价格。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从广东和广西的试点价格看,试行新机制的广东天然气门站销售价格为2.74元/立方米,广西的门站销售价格为2.57元/立方米。国内其他未试行新定价机制的地区天然气门站价格在1.8-2.3元/立方米之间。
试点已经半年有余,效果反应尚可,金银岛分析师睢岭称,两广试点情况良好,因进口LNG价格高于广东省门站价,当地用户合同签署量达100多亿立方米。
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李祾譞则表示,整体运行平稳,目前对民用价格调整不明显。工业用气价格很多地方也是迟迟未公布,并未直接按照公式来套用,所以侧面还是可以看出,下游对目前定价机制的承受能力有限,很多细节仍在协商中。
新定价机制呼之欲出覆盖全产业链
《经济参考报》消息,国家发改委近期正就《关于天然气价格形成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各地小范围征求意见,并组织相关企业及专家进行座谈讨论。与两广的试点相比,新一轮的改革拟从上游扩展至全产业链,而且将在综合考虑成本加利润和市场净回值等定价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上下游联动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并在全国推行。
在《关于天然气价格形成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发改委拟确定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类似于成品油定价机制,设定价格调整的幅度窗口、时间窗口等各项条件,只要条件满足就可以调价。不过《意见稿》在向各省物价部门和个别燃气企业征求的过程中,因为利益诉求不同,各方争议很大。平衡各方利益并不容易,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步骤进行。净回值倒推法以及峰谷价浮动、上下游联动等方案都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机制。”
新华网报道,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5月份对媒体透漏,表示,然气价格机制全面推广前,可能会出台过渡性天然气价格或机制,而具体实行的时间尚无定论,也需择机而动。
金银岛分析师睢岭也表示,各地区情况各异,价改带来的影响亦有所不同。试点推广并不能一步完成达到效果,下游企业和用户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接受,因此可能会有过渡性机制和价格出现,给公众以适应和调整的时间。
另外在价格体制改革上,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祾譞认为,替代能源公式不能直接反应天然气国际市场情况。应该参照更多国家天然气价格,再做基准公式,或者选择第三方机构的估价作为定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