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细节管理的启示

   2011-05-13 石油石油

69

  那次我随翻译陪同壳牌公司中国区完井监督邓如秋先生到承包壳牌腐蚀测井施工项目的长庆井下处,进行施工前井口防喷器装置等施工工具设施的考察。

  当邓如秋先生检查到防喷器装置时,问哪些是试压合格的。管理人员指着摆放一排的其中一部分,一一指了出来。邓如秋先生又追问,怎样能看出哪些是试压合格的,哪些不是?回答道,就是他们这个班在做,怎么会不知道?而且班长最清楚。又问,如果班长不在,谁知道?副班长。不在呢?无语。继续追问,别人不知道。一旦把未试压的送到施工现场,怎么办?大家沉默不语,邓先生说:我有一个建议,将那些试压合格的防喷器打上铅封,进行标识。如果打不了铅封,也可以把它们分区放置,但要有醒目标识。通过交流后,他将建议认真地写进了他的考察表中。

  这件事情让我回想起壳牌公司2000年在长北压裂施工现场的管理。通常我们进行同等规模的施工只需要按照以钻井等资料分析后,进行压裂施工设计施工就可以,没有预备的设备和相关设施。如果施工失败了,就等着设计人员的研究再进行设计。而壳牌却以进行这样的设计施工可能出现的危险为预案思想,为确保压裂成功和压裂意外情况出现,现场配置了多套设备、设施和多个预备方案。壳牌公司组织的压裂施工现场经常是规模宏大,现场各种物资按照性质、危险程度进行详细的标识,按序摆放。

  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有这些化学品的属性和削减风险情况的有效措施。营地设在离施工现场2公里的地方,同时开辟了双车道通往井场,以防止在救生与逃生时造成单车道塞车。

  这些细节反映了中西方对事物客观规律认识程度的不一和态度,也反映了西方管理文化的特长。

  的确,国内工业化管理需要完备制度建设,我们值得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学习吸收其先进的理念,从思考事物客观规律的每个细节开始,学习借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