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峰:文化交流当纽带

   2012-06-28 中华石化网顾虹

271

结束在中国石油苏丹办事处和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实践锻炼,回到国内,杨汉峰的电脑里多了一组屏保照片:有席卷喀土穆的漫天沙尘,有架在热带雨林上空的彩虹,有小集市上非洲儿童快乐纯真的笑脸……“中国石油员工当地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当真正融入中国石油在当地的事业后,我发现石油其实让那里变得很美。”杨汉峰说。

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杨汉峰在中国石油苏丹办事处和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实践锻炼。两年间,他跑遍1/2/4区、3/7区和6区的油田,以及中国石油驻当地的大多数单位,调研生产经营、公共关系和安全生产等情况,帮助做好油区安保、税收筹划和相关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等工作,撰写《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良好的中国石油世界企业公民形象》等近20份调研报告。

“企业跨国经营,表面看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技术、资本和管理的结合,但本质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杨汉峰说。本着这个观念,实践锻炼期间,杨汉峰积极担当文化交流的纽带,尽己所能加强与身边同事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为中国石油驻当地单位与北京总部之间的沟通提供帮助。

杨汉峰特别喜欢与当地雇员和国际雇员聊天。“这样不仅能将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和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介绍给大家,而且能了解他们的诉求。”杨汉峰说。当地雇员大多数是穆斯林,他建议油田和矿区按照当地宗教习俗设立祈祷房。中国员工长期远离祖国和亲人,有时会出现心理问题,他便跟随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到基层单位逐一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他积极组织汉语与阿拉伯语演讲比赛、中秋晚会和十佳杰出雇员评选等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中外员工创造交流机会,增强当地雇员和国际雇员对中国石油的归属感。

“以心换心,以尊重换尊重。”杨汉峰结识了许多好朋友。上班前,他打太极拳,个别当地雇员和国际雇员看到了就跟着比划。下班后,他挑灯夜战写材料,翻译外国作家的能源类著作,当地雇员和国际雇员看到了会向他竖起大拇指。

“虽然当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但是我并不觉得业余生活枯燥。交朋友、体验不同文化,我过得很充实。”杨汉峰说。回国已经半年,但是那段实践锻炼生活依然让他难忘。想那里的时候,他就看看电脑里的照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