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发难我国稀土政策 专家称谨防两面夹击

   2012-06-29 中华石化网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67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于6月27日就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问题,与美国、欧盟共同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设置专家组进行审理的要求。WTO预计于7月成立专家组,对中国实施的出口数量限制及征收出口税等措施是否违反WTO规则进行调查,如认定违反了世贸规定则,将建议中国进行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则新闻发布前的,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才发布了《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同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于6月26日表示,中国对稀土开采、生产和出口的管理,完全基于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目的。今后中国将继续在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和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额总量。

而仅过了2天时间,日、美、欧盟为何再次搬出了中国稀土出口违反WTO规则的话题呢?

谨防他国两面夹击我国稀土

据记者了解,日本近日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日本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急剧减少从中国进口稀土,今年前4个月同比减少了69%。据悉,日本稀土产业界也正在积极研究稀土替代技术,利用供应多样化的战略来摆脱对我国的稀土依赖。同时美国、日本、欧盟与我国在稀土贸易纠纷上的磋商未有结果,贸易官司的风险依然存在。

有专家指出,实际上,稀土出口贸易的萎缩在2011年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当时我国稀土出口配额只使用了61%,业内此前的分析指出,我国稀土价格上涨剧烈导致了国外企业减少进口。但还有一原因,日本企业正在加速推进稀土采购渠道的多样化和脱稀土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对于稀土中储量比较大的铈和钕等,预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矿山公司将从今年起向日本供货。

'稀土本不是中国独有的资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大量的储存。不过,稀土开采破坏环境,所以上述这些国家均将自己国内的稀土资源‘冷藏’起来,或者刻意的少量进行开采。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这本身已经不能单拿贸易来说事。'昨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稀土业内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更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他国向WTO提起的贸易诉讼,主要是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而这次纠纷与其他贸易争端不同,摆明了是要求中国出口稀土,而中国因开采稀土造成的环境污染,与他们无关。一方面减少从中国进口稀土,另一方面又向WTO诉讼。我国稀土出口政策,要谨防他国对我国稀土行业发展的‘两面夹击’。'

管理层介入稀土行业治理

'上述国家对于我国稀土政策的质疑,正好为我国稀土产业敲响了警钟,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只是正面回应其他国家的质疑,更应苦练‘内功’,加强我国稀土资源开采的管理,加强稀土资源出口的管理,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稀土产业链。'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

2012年4月,我国稀土行业协会成立后,不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协会层面都已经开始着手我国稀土行业管理的工作。

近日有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一行到包头市调研稀土产业发展情况,苏波一行先后到白云鄂博铁矿、包钢尾矿库,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等地考察,实地了解从矿石开采、选矿、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到终端应用的稀土生产全过程。在调研过程中,他要求包头市在稀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在清洁生产、创新发展等方面做出表率,并鼓励包钢集团积极参与全国范围内的稀土行业整合。

另有消息称,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商务部联合组成调研组,到江西省赣州市稀土企业调研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了解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考察废旧资源利用生产工艺流程及安全、环保情况。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包钢稀土(37.95,-2.20,-5.48%)正领头筹划该交易平台的建设。而作为平台的载体,稀土交易所计划于2012年8月8日正式宣布成立。此前苏波曾透露,就推出稀土交易平台问题,稀土行业相关企业已进行了多轮磋商,力求稀土的价格能够完全在市场竞争当中形成,不断规范稀土市场价格体系。

'上述一系列动作,已经表明监管层面开始着手相应的工作,以治理我国稀土行业曾经存在的乱象,这对于国内稀土行业来说无疑将起到推动作用,也是对于其他国家对于我国稀土政策质疑的另一种回应。'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如是表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瓦卢瑞克集团与中国石化签署技术合作 全新上线:Fluke Connect Express 福禄克热像分析软件
中国防腐胶带:创新驱动,引领世界管道防护新潮流 阿克苏诺贝尔携手中国石化签署合作备忘录,以绿色高性能防护涂料助力中国企业扬帆海外
华为擎云深圳授权店落地,科技赋能千行百业 曙光云全栈式安全解决方案 保障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