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叶迎春)集团公司首次表彰10位优秀专利代理人的文件,帮助我们“检索”到这位敏行讷言的同事——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科技处科研与知识产权管理副高级业务主管李红波。好同事就是一本书,掀开他朴素庄重的封面,别样的精彩便跃入眼帘。
甘为幕后英雄
“他帮了我很多忙,我却从没见过他。”说这话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宗文。10年前,沈宗文的首个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梅花顶尖”解决了生产中的大问题,获得专利授权时国家专利局领导曾亲自前来观摩并与他合影留念。沈宗文事后打听过,帮助他完善这项专利申请文件的是“公司机关的大学生李红波”。沈师傅说:“我只是个初中生,如果那次申请无果,我就没有锐气了。”
作为该公司机关唯一的知识产权专职管理员,李红波在默默无闻地帮助很多科技人员的同时,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该公司专利申请数量如拔节的竹子快速增长,在集团公司炼化企业中名列前茅。“3年申请专利130项,获得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5%以上。2011年申请专利55项,获得授权20项,超额完成总部考核指标。申请美国专利1项并获得授权,通过认定的专有技术196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项。”该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3月初,该公司在集团公司首次进行的知识产权工作表彰中荣获“先进单位”称号。
“普法”为维权
庄严肃穆的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内,一场企外专利纠纷正在庭审。看着因专利被人抄袭义愤填膺的老教授,听着被告代理人的巧舌如簧,坐在专家陪审员席位上的李红波“心里很痛”,暗自埋怨那个专利代理人:“太不负责任了,这么好的发明却没能保护好。”多年过去了,他仍然记得这个案子。因为“教训太深刻了”,“我要把诉讼中总结的经验用于我们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发明人的创造”,这是他坚守24年的目标。他给新入职的青年们讲“什么样的发明创造能申请专利?”,给科研人员讲“怎样答复专利审查意见?”。像帮助考生规范答卷一样,指导科技人员理出“创新点”,写好“权利要求书”。沈宗文说:“他通过电子邮件给了我很多指导,以前我写‘精加工’会用‘光刀’一类的俗语,他都一一指出并修改。” 年近花甲的沈宗文现在连提交合理化建议都附图、说明技术现状、指明困难点、解决问题的创新点,并且言简意赅,被工会称为“小专利文本”。
该公司研究院每年申报的专利占总量的90%,科管部部长李海涛说:“李红波帮助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每一件专利的申请文件都经过他字斟句酌。” 早些年,科研人员交来的专利申请书有的更像一分实验报告,对技术过程的表述过于具体;有些则对权利要求项目较多,不利于专利的有效保护,他在修改的同时都会以电子邮件告诉发明人,专利申请书就是法律文件,“太过具体起不到保护作用”、“专利保护遵循完全覆盖原则”等等,这种“普法”,使该公司科技人员的用法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使该公司实用新型专利审核通过率接近100%,发明专利审核通过率大幅度提升,并真正起到了保护发明的法律效力。
依法维权重任在肩
去年11月,该公司连云港碱厂“王统静吊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该厂唯一独立拥有、自行申报的专利。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好专利申报工作,李红波曾亲赴 400公里外的生产现场调查。申报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该厂职工的创新热情,他们紧接着又投来一份技术交底书。李红波冒着严寒再赴现场,仔细观看了他们的创新成果,指出可以拆分申报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对待好的发明,我会非常慎重。” 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李红波作为主要检索和专利分析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同志结合该公司的发展实际,围绕核心技术,开展多项重大项目的“中国专利状况侵权分析”。立项之前全面检索相关技术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情报,请有关技术、法律专家及企业专利工作者配合,对于每篇专利的技术背景、技术关键、权利要求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并撰写分析报告,有力地保护了该公司知识产权。
作为全国首批取得资格证书的专利代理人,江苏省知识产权高、中级专业评审委员会执委,南京市知识产权高级专家库成员,企业始终在他心里占据了很重的位置,李红波说,我们南化是最早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还获得过国家专利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呢,化机厂当年取得小曲率弯管机实用发明专利时,国家专利局局长还来过。”优秀的管理需要传承,他和该公司专利管理人员又在这种传承中不断提升水平。
助人为乐、依法维权、激励创新,这一切又都在悄悄地完成,李红波的心里始终有一团静静燃烧的火。
好同事就是一部书,一次采访仅仅是读了他的扉页。未来的岁月里,定会有更多的精彩为我们轻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