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厂长”二三事——记塔河采油一厂厂长程晓军

   2012-04-05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345

通讯员(孙希利 范明)“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到一点,才有钻下去的力量。”。这是塔河油田采油一厂厂长程晓军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他性格和工作作风的形象映射。

作为一厂之长,在工作中程晓军总是像钻头一样,刚强、坚韧和执著,冲在最前沿攻坚克难,一件事、一件事地带着大家一起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用行动引领全厂干群,先后推进“五环紧扣”成本管理法、“9S”标准化管理,安全环保“兵营模式”等管理,使塔河采油一厂成为飘扬在中石化西部的一面旗帜。

2011年度该厂累计生产原油171.72万吨,超额完成2.724万吨;控制自然递减率在24.0%、综合递减率11.9%,比去年分别降低了2.6%和2.88%,使老区开发形势大为好转。

程晓军靠着突出的业绩和俭朴的本色,2011年获得西北油田分公司管理标兵、2012年2月25日获分公司廉洁勤政优秀干部、2012年3月20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一级带着一级干,创新思路增油三万吨

2011年初,塔河油田老区的采油一厂在面临碳酸盐岩油藏含水上升快、产能递减快等困难的境遇下,承担起了年生产原油169万吨的艰巨任务,生产上可谓是“鸭梨山大”。

为此,采油一厂党委制定的创先争优实施方案中,紧密结合采油厂生产经营实际,围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和西北油田分公司“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发展目标,提出了全心全意服务、百分之百满意的理念。作为厂长的他,以原油产量为中心踊跃肩负起了“机关服务基层”的责任。

面对产量“吃紧”的忧虑,程晓军是白天踏进茫茫风沙的井场,夜晚又马不停蹄地“钻进”了油田开发研究所。在分析室内,他和油藏管理、技术人员一起,针对遏制老区油井含水上升而展开了油藏动态分析。

像TK248这口一度日产高达90吨的井,现在含水几乎100%。面对难题,他的思绪像钻子一样与大家一起“钻探”于“油藏地宫”之中。

擅长油井动态分析的他,在该井测井历史资料查阅中,发现井段纵向上部位解释为致密段,上层储集体发育孔隙度低于下层。再经过产液剖面结合产状分析,在此以前的产能均有上下两段共同产出,从目前底水向上锥进、底部水淹严重的趋势分析,“会诊”认为,该井顶部仍有剩余油可采。

于是在2011年4月20日对该井进行堵水上返作业,创新思路,封堵下部长井段、留取上部短井段,用“弃长取短”法,取得了日产纯油15吨的好效果。截至2012年三月底,该井已累积增油2190吨。

照此分析模式,程晓军与技术人员再对TK213、TK315、TK434等井依次挖潜,一年间共实施措施28井次,累计增油2.96万吨。

重心沉下去,最直接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责任要落实、作风要务实、工作要踏实”。程晓军就像“实心钻”一样,把重心沉下去,深入到现场。

2011年9月23日,程晓军按照采油厂创先争优“领导干部深入现场管理办法”的要求,到TK937井去察看生产情况,但令他奇怪的是现场既没有修井队的施工人员,也没有采油队的巡查人员。后问明原因才知道,由于现场不符合交接井的安全、环保要求,采油队拒绝签字,而修井队由于有新的修井任务,撇下“尾巴”不管了。

“这明明是挂‘空挡’嘛,要是不到现场能发现漏洞吗?”程晓军意识到这是严重的管理漏洞。

后经该厂HSE委员会分析研究,决定完善“交接井管理制度”,即“修井开井生产48小时后由厂领导签字确认后安排及时交接,对于不合格的井,由交方对存在问题在限期内整改,否则每滞后一日增加处罚力度”。自此该厂交接井过程中再也没有出现类似事件。

在程晓军的办公桌上有一个他自己的账本——“领导干部深入现场记录汇总表——程晓军”。“2011年9月5日,西达里亚集输站没有主要负责人值班,要求采油一队将值班点放到集输站,加强领导和执行力……2012年2月28日,联合站年度HSE工作部署不够具体,尤其是要针对HSE管理十大要素进行明确的计划。”程晓军就是靠着这种“工作重心下沉到一线的钻劲”,坚持每半个月至少深入现场一次,并一一地记录到个人备忘表中,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他和采油厂领导共到现场检查224次、深入现场指导工作276次,共发现问题298项,所有问题全部整改,有力地促进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开展“五个服务”活动,他为职工接孩子

说起这位“钻头厂长”,他还有鲜为人知的温柔一面。

“党员服务群众、机关服务基层、后勤服务生产、甲方服务乙方、油田服务地方”,是采油一厂党委围绕创先争优,按照局、分公司提出的“社会公众、职工、利益相关方三满意”目标,而开展的五个服务。

2011年5月21日,采油厂领导到离厂部30公里外的采油一队开展“厂长、书记接待日”活动。走访中,得知该队队长罗得国由于两口子都在塔河油田一线上班,孩子没人带,被迫送回青海老家的事,回到厂里的程晓军,时刻把这桩事挂在心头。

孩子住在上了年纪的外祖家,一对老人怎么带、上学如何接送、教育质量怎么样?两口子远在千里之外的塔里木,能不想孩子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使他和党委书记叶建军多次在厂委会上提到桌面上来。

经过数番周折,2011年8月22日,在岗的罗得国接到厂里回乌鲁木齐到“铁路一小”给孩子办入学手续的通知时,还一头雾水,孩子不是在青海吗?当得知厂里已把孩子接回乌鲁木齐时,那一刻,在电话的一头,这位石油硬汉,被评为2011年度管理标兵的罗得国,哽咽了……

为了便于照顾孩子,罗得国的爱人王青又协调安排到了乌鲁木齐工作,在一次参加学校家长会时,老师告诉她,是程厂长利用休假时间,想方设法为孩子转了学校,厂长的执著关怀使她再次感动不已。

为搞好五个服务,采油厂党委每月征集职工意见建议,开通网上领导信箱,畅通职工诉求通道。在春节、古尔邦节日期间,他与厂领导一起对少数民族和困难职工家庭慰问121人次,并积极开展帮扶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今年3月12日,他与10余名党团员到轮台县塔尔拉克乡为5名贫困学生和家庭,送去了大米、清油和4000元慰问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