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朝霞 虞涛)“注意安全,加快进度,我们作业区目前正抢上产!”
“注意新井管沟深度要够,不然前功尽弃!”
“安全帽要佩戴端正,要为自己负责!”……
今年3月中旬,一场绵延淅沥的春雨让江汉油区的井场一片泥泞。张万胜正在新135井、新136井两口新井投产施工现场协调指挥。他一双“火眼”紧盯施工方的现场安全操作,不知不觉熬到了深夜12点以后,有时甚至是次日拂晓,直到新井顺利开抽。几乎每一次只要作业区有新井投产,他都要像这样坚守。
33岁的张万胜是2002年7月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江汉油田。9年的基层一线经历,让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基层干部,2009年至今担任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新周作业区生产办主任。工作以来,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局双文明先进个人、先进党员、厂模范党员、劳动模范、优秀高校毕业生。
“在夺油路上,是‘三句话’赋予的动力让我不断成长、超越梦想!”张万胜回望走过的日子,豪情万丈。
“有困难找组织”
2002年7月20号,是张万胜到采油19队报到的第一天,刚下车,该队党支部书记看他身上只背了一个包,马上为他买来生活用品;队里宿舍紧张,队长腾出房间让他住。“有困难找组织”是队领导常对他说的话。从几千公里外的家乡新疆到江汉油田,从大学校园进入社会,张万胜原本担心不能适应新环境,但看到这些,他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感受到组织温暖的张万胜随后又跟师傅挖管线,打卡子,从学习使用管钳到熟练操作抽油机;从量油取样到油水泵维护保养……队党支部看他爱学肯钻,就安排素质全面的技术员和生产骨干对他“传帮带”,鼓励他向党组织靠拢。激发了张万胜的学习欲望。以后,队部值班室成了他宿舍,只要出突发事件,他会第一时间赶到。3个月后,他破格定岗为队里技术员,先后负责地质管理、工程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油气集输方面的工作。
在采油19队工作3年来,张万胜的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厂“科技增油能手”、“技术系统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高校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基层要解决实际问题”
2006年4月,由于工作出色,作业区领导委任张万胜到采油10队担任队长一职。
刚上任,他就面临难题:由于老二区生产规模扩大,作业区连续2次从10队抽人到采油22队,第一批5个,第二批2个,队里人员一下子非常紧张,说实话,谁都不愿意去。但是,作为队长,我必须顾全大局。于是,他组织召开职工大会,给大家讲形势,讲责任,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为了加油鼓劲,他还组织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让支援22队的职工深受鼓舞。
为了保生产运行,他和党支部“一班人”想尽办法,一方面,把维修班人员全部分到班组,充实岗位,挂点干部下到班组,每天解决实际问题;在班组间开展创优竞赛,对表现好的进行嘉奖;另一方面,开办技术讲堂,强化员工技术上的交叉学习,注水岗学习输油,输油岗学会化验等等。这样,队上不怕缺人,岗位随时都有人顶上;在此基础上,张万胜积极推行班组安全承诺制、交接班验收签字制等规章制度,实行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实现了责任分担,很快使生产管理步入了正轨。
“带队伍吃苦抢在先”
来基层后,张万胜深深感到,在基层带队伍,就要在急难险重面前抢在先,干在前,职工群众才服你。
这几年,由于新沟嘴组地层产液腐蚀性强,加上管线老化,腐蚀穿孔现象时有发生。2008年元月,一场50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席卷整个江汉,给队上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一天晚上10点多钟,新138管线穿孔,他立刻和几名突击队员带着工具赶到现场。“队长,这百分百是玻璃钢管线,没必要再挖了,让施工队上就行了,天太冷,大家受不了了。”维修班长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和脸颊对我说。“挖出来看我才信,我有的是力气,你们先回去吃点热乎东西,休息一下!”大家走后,他和另一个技术员继续挖,直到凌晨3点把管线挖出,果然是钢管线!闻讯而来的维修班班长愧疚不已,马上焊好管线。那一年,张万胜所带的采油10 队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产量、队伍实现了“双稳”,他个人也先后两次荣立厂三等功。
将梦想定格在石油,将青春奉献给石油。张万胜暗下决心要继续践行“三句话”背后的坚守,要一如既往地把基层一线当做展示青年价值的平台,倾尽身心地投身到夺油上产中去。他坚信,江汉采油厂是一个大熔炉,有目标,就一定能够成长进步、实现价值、展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