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建晖)4月24日,塔河油田气温骤降,天空中弥漫着沙尘,早上刚上班,毛谦明就叫了一辆皮卡车赶往稠油开发区块于奇片区进行安全检查。
从4月5日休假回到油田,近二十天的时间里,毛谦明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现场。毛谦明是塔河采油一厂采油三队生产运行组组长,也是享誉塔河油田的“发明家”。
1998年,当时毛谦明在固井队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毛谦明用帆布替代橡胶解决了水泥罐往外打水泥时橡胶囊易破损的难题。这个小改造,让他获得了当年井下作业大队“五小发明”奖。
一次小小的改造,解决了生产难题,让初次尝试发明的毛谦明心里乐滋滋的,自此,发明的种子就开始在毛谦明的心里慢慢长大。
2005年,已经转到采油厂工作的毛谦明在巡井中发现,在每个月对井口阀门进行保养的时候,密封注脂成了大家最头疼的事情。由于油井压力高达20兆帕以上,反作用力很大,而注脂工具还是老式的手动注脂枪,一个井口注脂要耗费半天的时间,工作辛苦不说,效率特别低,单井注脂成本也居高不下。
善于思考的毛谦明从液压机受到启发,对注脂枪动起了脑筋。他先是仔细地观察,然后在纸上一遍一遍地绘制草图,终于,一个靠液压驱动的高压注脂泵的雏形出来了。
那段时间,只要休假,毛谦明就到处找加工厂,终于,他在库尔勒找到了一个可以合作的公司。从完善图纸到模具加工,从安装调试到改进修正,毛谦明一边跑加工厂,一边跑油井现场。经过一年半的奔波和操劳,一台崭新的注脂设备摆在大家面前。
这台高压气动注脂泵具有自动打压、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特点,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操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6倍,这项小发明目前已经在塔河油田广泛应用,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多跑现场,你才能发现生产难题。碰到难题要是解决不了,我心里就堵得慌,总会想方设法尽快把问题解决掉,不然连下班打羽毛球都没有心情。”就是这份执著,催生了毛谦明的一个又一个技改发明。
在走向采油岗位的9年时间里,毛谦明先后进行了多项技改,形成了高压气动注脂泵、双闸板光杆防喷器、生产流程自伴热等20多项技术创新改造成果,每年创造效益200多万元。
随着发明的增多,毛谦明不再满足于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新人上,带动大家一起参与技改创新,发明创造。
几年来,毛谦明已经带出了十几个徒弟,杨晓明、刘青海、赵帅领、王振鹏,一个个都已经是采油气现场管理中独当一面的业务尖兵。
去年,赵帅领参加西北油田分公司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一举夺得了采油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
“毛师傅喜欢钻研,爱动脑子,有他在,遇到难题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起毛谦明,赵帅领的话语中充满了钦佩之情。
在塔河油田,毛谦明的“名声”越来越大,先后荣获了中石化“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因为毛谦明技能出众,加上又是“劳模”,所以采油队也把他当成了“宝贝”。 2011年4月,为了让他更好地发挥才能,队上专门给他成立了一个工作站,并且亲切的命名为“三毛工作站”。
毛谦明所在的采油三队指导员刘峰告诉记者:“在我们队上,哪里有急难险重问题,哪里就会有毛谦明的身影。”
最近,毛谦明又带着“三毛工作站”的成员动起了机抽井盘根盒和盘根的脑筋。他们设计了带有弹簧的新型盘根盒,将盘根也改良为一体化螺旋式盘根,并在其中加了尼龙线,将大大提高盘根的密封性和耐用性,解决机抽井因为高含水和高腐蚀经常更换盘根带来的油井时效损失。
目前,新型盘根和盘根盒已经联系厂家制作了,不久就将投入现场试验。
“我想逐步把班组生产骨干都纳入‘三毛工作站’,一起交流解决现场生产难题,多培养一些生产骨干。”毛谦明已经为自己设定好了新的目标。
采访中,电话响起,一口油井遇到了生产难题,毛谦明歉意的一笑,又匆匆的赶赴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