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采有个修井“华佗”——记胜利油田胜采厂作业大队郑党明

   2012-06-15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109

通讯员(宋淑慧 张宁)“郑主任,STN2XN22井捞封又出问题了,还得请您老将出马!”

“老郑,这是今天的工作运行表,总共46部动力,这一天又够你忙活的!”

每天来到郑党明办公室咨询、求教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同事们开玩笑说:“你干脆开门‘行医’,挂号叫号吧,也不辜负了修井‘华佗’的大名!”

郑党明,井下作业高级技师,现任胜利油田胜采厂作业大队工程技术管理站副站长、技术办公室主任。他凭借自己在修井工艺上,多年练就的复杂井筒清理技术、“内引扶正”小修换套技术、“24字”复杂电泵打捞技术等多项技艺绝活,使一口口濒临报废井“起死回生”,在该厂“我为劳模起昵称”活动中,被员工们敬佩地称为修井“华佗”。

想当年,老郑初“行医”时,还捅过篓子。“刚参加工作那年,为了摸透井下工作原理,我偷偷把一件新封隔器拆散了。为此,队长狠狠训了我一顿,大雪天的脚都冻木了,还被罚了200块钱!”

从这一件事,郑党明知道了,能拆井下工具不是本事,会装才是能耐。他“憋”足了劲,学理论、练技能,告诫自己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一天三番五次“刨根问底”式的提问,让技术员们看见他就发憷。

沉稳、坚韧、勤于钻研,是郑党明留给人们的最深刻印象。在他身上有两件“宝贝”总是形影不离。一个,是他走哪记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经他诊断的每口施工井的复杂工艺、特殊施工工序,以及自己的工作感悟。这个习惯工作27年来从没改变过,这样的工作记录本也有近百本,久而久之他对每口井的运行状况都了然于心。同事们常打趣:谁要想查询施工井数据,问老郑比查电脑还快。

另一个就是被他称为“情报员”的手机。作业施工不分白天黑夜,30多个作业队每天打给他的“求诊”电话不下百个。为了不耽误生产,郑党明始终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全天候服务。有时破损的井下工具太大拿不回来,或任务紧急来不及等他赶到现场,大家就用手机拍照,彩信发给他,请“华佗”遥控指挥。即使晚上睡觉,老郑也把手机放在枕边,三更半夜接起电话就往外跑早已是家常便饭。上学的女儿常常在睡梦中被电话吵醒,起初心里很烦躁,但一想到爸爸回家时疲惫的身影和日趋见多的白发,她打心底里体谅,更心疼爸爸的辛苦。

“技术成果不是挂在墙上,摆在桌上,装门面、图好看的,一定得管用,在生产中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在郑党明的眼里,每一个作业难题都是“资源”,为挑战创新提供了机遇。修井施工过程中,一遇到抽油杆断脱、泄油器打不开等问题,就要进行喷提油管作业,造成大量油水外泄,污染环境,增加现场施工强度和无效工作量,令作业人员煞为头疼。郑党明连续几个月着了魔一样对此冥思苦想。白天反复跑现场分析论证,晚上挑灯夜战加紧赶制图纸,离单位不足十公里的家,一个月只回去两三回,就连换洗的衣物都是家人送到大队。妻子有时难免埋怨:“老郑把家当旅馆,我就是‘送外卖’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试验,郑党明终于研制成功了新型喷提油管防污装置,将其安装在套管大四通内部,由变径轨道实现悬挂油管,喷提泄油时,油水井由封井器内部空间直接泄入井筒,有效杜绝了污染环境现象的发生。该装置被评为全国优秀QC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场应用340井次,未发生一次污染事故,共节约环保费用150余万元。

家人的支持、同事们的信任,激励着郑党明在修井工艺创新道路上执著地探求,全身心投入,用辛勤诠释了最饱满的生命。他先后攻克了复杂电泵井打捞、打水泥塞定位、抽吸泵返排等多项技术难题,创新技术成果60多项,获国家专利11项、省部级以上QC成果5项、局级革新成果7项、油田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均创效1000余万元,多次荣获中石化技术能手、油田劳动模范、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