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建立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2011-10-25 中华石化网中国石化新闻网

92

通讯员(赵则阳 徐玮)“有难题找技师工作站,学技术到技师工作站,课题研发还得靠技师工作站!”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普通员工的心声。的确,四厂人是有理由自豪的,这种底气不仅来自技师工作站响当当的硬件环境,更来自全厂领先的智力资源。技师工作站成立两年来结下累累硕果,完成科技创新成果52项,累计创效2000多万元,先后7人在中石化、油田技术比武中摘得奖牌,并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今天的四厂人,正集中全力、探求新路,在构筑“智力宝库”,建设“人才高地”,打造“创新引擎”的道路上大步领跑。

创新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百川奔流,汇聚入海。如果说高技能人才是一条条激流涌动的江河,那么技师工作站就是向他们敞开胸怀的一片深海。

前不久,采油四厂召开了技能创新表彰会,有63名员工42项成果受到了表彰。“我们将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纳入技师工作站统一管理,这两年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取得的技术成果一大半都是来自于技师工作站。”采油四厂人力资源科科长王志国自豪地说。

采油四厂技师工作站成立之前,技师队伍和高技能人才管理属于分散式管理,缺乏交流平台,技师队伍的技能优势、团队的凝聚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008年,经深入调研、充分论证,该厂组建了油田首个技师工作站,全面启动了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团队建设工作。

工作站将技师工作和技术工种带头人评选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了《技师工作站管理办法》、《技师工作站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定期严格考核,并分四个档次在年终奖惩兑现。据了解,去年一年该站就为在站技能人才兑现奖金18万元。为提升技师综合素质,工作站从合作攻关、名师带徒、技术培训、解决现场难题、技术推广、荣誉等6个方面量化工作目标及措施。

“葱茏梧桐树,终引凤凰归”。这方成长沃土,为技能人才们提供了遮风挡雨的政策环境和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目前,技师工作站在站人员已由最初的54人增加到118人,技师工作站已成为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

技能引领:给力一线蓝领“破茧成蝶”

娄志强是技师工作站的佼佼者。2009年,他与技师工作站高级技师李红星结成了对子,并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10年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采油工技能竞赛铜奖的好成绩。如今,他已经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全区的生产调度长。

类似的成长经历,在采油四厂还有很多。技师工作站就像一个大型的培训基地,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让更多的蓝领“破茧成蝶”。 据该厂培训考核站站长申连让介绍,以前技术培训都是“大锅饭”,不给“点菜”的机会,虽然突出了培训的全员性,但是缺乏针对性。现在有了技师工作站,因材施教,员工可以自己“点菜”,缺什么,补什么。

为了及时更新“菜单”,技师工作站每年开展一次培训课题大调查,全面及时掌握员工技能操作的薄弱环节和学习意向,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工作站技师每人每年不少于40个课时。此外该厂还通过开展“名师带徒”、青工综合技能挑战赛等活动,拓宽青工学技练功、岗位成才的有效途径。建站以来,共签订师徒协议344份,通过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徒弟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41人顺利通过晋升技能鉴定考试,26人晋升为技师,11人在厂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名次,其中王勇在河南省举办的电焊工技术比赛中取得了第4名的好成绩。1人摘得中国石化集团技术大赛采油工银牌,6人在中原油田第十届工人技术比武中取得名次。

学研一体化:搭建技能人才“创业舞台”

为了让高技能人才充分施展才华,在广阔的空间里一展身手,采油四厂技师工作站还出台系列政策,投入资金,建立了学习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展示台”、“读书角”、“荣誉展示台”、“技能练兵台”等培训、创新阵地,推动学研一体化,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油气产量。

“原来厂里的技师就像是各自为战的‘土八路’,后来,有了技师工作站,全厂150多名技师就成了拥有学习场地、现代化培训资源的‘正规军’。”技师工作站负责人卢建强颇有感触。

据了解,技师工作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攻关、献计献策、创新创效等活动。工作站把每月10日、25日定为“深度会谈日”,技师们对从生产一线、互动平台网站收集的技术难题和全厂员工提出的创新思路、合理化建议进行可行性论证,确立攻关项目,并根据课题涉及专业和技术含量,实施团队攻关和独立攻关。现场是练兵场,更是疑难问题的发源地和解决基地。技师工作站根据每名技师的技术特长,科学划分18个技术指导责任区,每名技师都能分到一块“责任田”,定期为基层职工传经送宝、解疑释惑。先后解决现场疑难问题256项。其中抽油机可拆卸式调平衡操作平台在全厂推广后,调平衡时间由75分钟减少到36分钟以下,不但减少了停井时间,而且降低了调平衡的操作风险,年创效51.2万元。工作站还把“专家”们的小发明拿出来“共享”,及时推广,充分发挥了技能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今年56岁的供电大队电机修理班班长陈怀景是站里出名的“土专家”,他发明的“电机切割工具”既科学又实用。

“以前在基层搞小改小革,总会遇到很多拦路虎,渠道不畅,制约了我们一线工人的创新热情。现在,有了技师工作站,我们普通工人的路子越走越阔,天地更加宽广了。”维修大队维修队焊工技师的田玉甫踌躇满志地说,道出了技师工作站济济人才的共同心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